专业选择是否决定职场未来?

王朝装修·作者佚名  2007-0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正值2005高考志愿报名之际。严峻就业形势下,今天的选择和四年寒窗后就业机会的难易似乎有了更紧密的关系。在此背景下,Zhaopin.com网最近做了一个探索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关系的调查。

一半人认为就业受到专业影响

在“您认为专业选择对就业的影响?”的问项中,选择影响不大,还是看个人能力的只有17%;有一定影响的占34%;而觉得当然重要的有49%。

电子信息类专业最受青睐

对于“目前您最看好的就业专业类别是什么?”的问题中,电子信息类的比例最高,是18%;其次是管理类16%;营销类14%;物流类9%;媒体信息类和生物技术类都是8%;法律类、汽车类、现代医药类和环境能源类都是6%;新材料类4%。

Zhaopin.com的职业顾问认为,虽然看来大家都认同专业选择和就业的紧密关系,但当事者在具体专业选择上还是会举棋不定。现在市场和职场风向变化较快,热门专业过几年是否会变成冷门专业都很难说。

当初根据兴趣报专业的不到一半

调查显示参与者中当初报考所学专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的只有42%;父母的意见也起了关键的作用,有26%的人是听从父母决定的;其次是服从调剂分配的24%;根据学校老师意见报的有8%。

和已经工作或有意跳槽的职场中人不同,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权更加广泛和自由。Zhaopin.com的职业顾问建议学子们在选择专业的同时,要结合各种因素做出客观的选择。一味追求爱好,不客观考虑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爱好也许在长时间后会变成消耗,而父母强制包办会令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厌烦,再好的专业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影响学业和就业。

现在工作和专业对口的只有26%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Zhaopin.com的职业顾问认为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随着新生职业和老职业内涵的不断推陈出新,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向在某一职业方向。

另一个造成专业和工作没有太大“瓜葛”的原因是,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饥不择食的毕业生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如果再有机会,52%的人会另择专业

在“如果您有机会从头再来?”的问项中,还是有52%的调查参与者选择了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还是学现在的专业只有14%;在本专业基础上再学一个第二专业的占34%。

Zhaopin.com的职业顾问分析,另选专业并不是人们审美疲劳和喜新厌旧,而是很大程度上和工作一段时间后职业生涯路线的逐渐清晰有关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几年以后形成的职业兴趣才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个兴趣的形成,有可能是大学学习期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更多是职业经历摸索感受出来的,而和大学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关系,所以产生了如果有机会从头再来,就重新学一个与现在职业兴趣吻合的专业。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提前引入对此也产生着影响。

后期充电让专业有了用武之地

虽然调查显示只有26%的人工作和专业对口,但对于“您觉得大学里的专业内容学习对目前的工作的帮助?”问题,选择一点帮助没有的只有9%;很有帮助的也只有8%;认为工作主要靠素质的提高,专业对工作无直接帮助的有38%;认为有用,但主要还是靠毕业后学习的最多,有45%。

结束语

调查结果显示一次在十七八岁的专业选择并不能为职场未来定终身,但是在进入职场的起点有着关键的作用,而谁也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职业咨询规划和信息的及时透明度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目前,人才市场上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晴雨表”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高校对于专业的调整和设置,专业的选择和就业正在结合地更加紧密。另一方面,调查也显示,专业的冷暖阴情变化随时都是进行时,求职者找工作和专业不一定非要门当户对,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个人完全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培训充电来提升职业能力,达到在职场中如鱼得水的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