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装(一)
茶包装(一)
$stitle
有资料显示,我国1999年茶园面积约113.04万公顷,茶叶产量为67.59万吨,全国人均消费0.5公斤多。仅北京地区茶庄和茶叶零售店就有6000多个,对茶包材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
1993年我国茶叶出口为20.14万吨,之后一路下降,1995年降到了16.66万吨,后来虽有微弱回升,却始终未突破21万吨大关。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采访。
铁筒+多层复合喷铝曾经是绝佳的搭配
茶叶最怕的就是在存放、贮运过程中发生多酸类物质的自动氧化,也就是陈化,它使茶汤滋味变淡,汤色变黄、变暗。同时使茶叶产生陈味和陈色。据介绍,多层复合喷铝袋是京华茶叶公司最早做起来的,90年代初,这种包装风靡了整个茶叶市场。尤以聚乙烯层压防湿赛璐玢、聚乙烯层压聚酯或聚乙烯层压聚丙烯为更佳。一般茶叶保质期是18个月,而京华茶叶喷铝袋的保质期为24个月即是佐证。可以说,在包装上,“京华”曾引领了茶叶市场新潮流,至今仍是科学的茶包装方向。茶以新为贵,保鲜就是保新,在众多茶包材中,多层复合喷铝袋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与多层复合喷铝袋相比,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的茶叶包装—— 铁筒。五六十年代,在塑料制品还不普及时,铁筒最符合茶包装的保护性、安全性、方便性等包装原则。除此之外铁筒还具备牢固性。一位中年男顾客说,他家中有一个1953年买的长方形铁筒,已用了半个世纪,一直可与多层复合喷铝袋配合使用,即保鲜又方便。
纸筒顶了铁筒,竹筒尚未成势
价廉物美、豪华大方的纸筒的“闪亮”登场使其很快成了人见人爱的俏货。尤其做为礼茶的外包装,因它制作周期短,设计、印刷方便,外形、图案容易更新,所以近年来一直风头不减。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城,专营茶包装的店铺有十几家,记者问过其中几家,店老板都说纸筒从来都是旺销货,每个月都要销出去几千个。且每年春节期间,纸筒脱销也是常有的事。
在马连道茶城,记者并未见到格外有特色的包装,但在个别茶叶包装店铺里看到一种外表呈竹自然色,只印有一个小图案的竹茶筒,十分漂亮可爱,材料还算新颖。老板却说这种货目前还卖不大动,因为价格偏高。一个纸筒批发价在两元左右,而竹筒的批发价每个在8元上下,所以被置于角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