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的陶瓷文化大有文章可做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近期我为两件公事忙得晨昏颠倒,但是心情欢愉,因为忙得值得,一是佛山电视台关于佛山1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系列片开拍,二是石湾镇将赴京参评“中国魅力名镇”。我协助做一些舞文弄墨的工作,恰在这翻阅材料听取意见的过程中,本人受益良多感受颇深,真诚希望把陶文化这篇文章做大做好。

建设现代文化名城是项综合工作,而粤剧文化、武术文化和陶艺文化是三张耀目的名片。琼花粤剧艺术节和武术节都已成功举办,在明年南风古灶五百周年时,石湾镇准备举办一系列活动,这是必要的,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效益。

河宕贝丘遗址确证,石湾的先民制陶已有五千年历史,而陶艺(石湾公仔)的历史亦以千年计,特别是五百年窑火不灭的南风古灶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在最为鼎盛的明清两代,方圆8公里的石湾拥有窑炉107座,从业人员6万人(今天石湾镇常住人口也只8万人),生产的陶瓷有日用、艺术、园林、工业、微雕五大类二十四行,所以称石湾镇为“南国陶都”实乃名实相符,别的地方想争是争不去的。江苏宜兴也以陶艺扬名,但毕竟以紫砂壶载誉海内外,品类单一,称为“紫砂壶之都”较为妥贴;可惜“敏于行、纳于言”的佛山人欠缺必要的“自吹自擂”。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更多关注有经济效益的建陶业是可以理解的。石湾所辖企业生产中国第一块墙地砖,引进第一条墙地砖生产线和第一条卫生洁具生产线,这才有中国今天的现代建筑陶瓷业的兴旺,而佛山生产的建陶占全国产量60%,全球产量25%,这是值得引以为傲的成就。

然而,陶文化更应关注“石湾公仔”。以刘传为代表的陶艺家为中国陶艺增添了惟我独有的公仔陶艺。以至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七分之一即11位出在以美陶厂为基地的石湾,以往我们对他们宣传得太不够了。这次佛山电视台拍摄大师系列片乃为后代积德的大好事。再过10年20年,多数大师按自然规律而告别我们的话,抢都抢不回来,这将是莫大的遗憾,说重了是文化罪行。

曾为南风古灶那株扎根窑体的老榕树写过篇散文,且取其名为“龙窑榕”。窑火烤不焦,风雨折不断,这是生物学难解之谜,却是千年陶魂不灭的象征,是陶文化继往开来的标志。建议南风古灶好好“包装”这株榕树。“包装”亦即用图片用彩视用绘画用歌曲等着力宣传,切莫身揣宝贝不识宝,让龙窑榕兀自孤立在古灶边。

据知,石湾镇将拨款、集资13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陶文化旅游区,这是大手笔大气魄,但前期规划设计希望多听专家和市民意见。

陶土有灵,陶艺有魂。石湾陶文化自有其独特魅力,能否评上“中国魅力名镇”在其次,毕竟首届只评10名,但通过参评而认识陶文化、张扬陶文化,以求发展陶文化,这是我们功在后世的职责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