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横行 洋酒企业在中国市场苦于应对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安•派芮特是Pommard酒厂的老板,也是勃艮地一家葡萄酒贸易公司的总裁,他说,“我们十分担心亚洲的假货问题,尤其是中国市场。”

为了充分利用产品的名气,造假者通常瞄准好年份,一些好年份被假酒搞得苦不堪言。菲利普德罗斯柴尔德男爵公司经理部的主席夏维尔艾泽格雷说,“我们深受其害。”

上周在香港举行的Vinexpo上,艾泽格雷说十年前造假就影响了他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木桐罗斯柴尔德与木桐嘉棣等波尔多名牌都是被仿制的对象。

自那时起罗斯柴尔德男爵公司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并对其合伙人进行监督。

艾泽格雷说,加入WTO迫使北京方面整顿市场秩序。

为打击假货,洋葡萄酒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商标上盖特殊印章,有的采用全息防伪技术。

亚力山大罗格洛负责皮艾蒙特葡萄酒的营销,该公司每年向110个国家出口1700万箱葡萄酒。罗格洛说,“我们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每瓶酒带有一个商标,商标上包含了所有关于这瓶酒的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因特网上进行查询。”

然而,即便证据在手,在中国打官司的成本也太昂贵。上艾米里翁Angelus酒庄的主席简•柏纳德格芮尼说,“你可以把路易威登和香奈尔送上法庭,但与小酒庄打官司就不这么划算了。”

格芮尼告诉记者,他们每年在市场和商标上的钱高达十万欧元,他见过很多粗制滥造的Angelus酒的仿制品,商标上写着"Angels" 或者"Ange"。

Vinexpo负责海外事务的主席多米尼克•海瑞德杜比瑞说,“在中国人们认为假冒产品有其积极作用,但中国生产商的警惕性很高,这点应该引起政府注意。”

法国食品饮料推广机构的中国区主管夏维尔皮格罗杜庞特说,归根结底,打击假货还要靠消费者,要教育消费者拒绝欺骗。来源: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