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实施《翡翠饰品分级地方标准》

王朝首饰·作者佚名  2006-12-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本报讯 《翡翠饰品分级地方标准》日前在云南省开始实施。这是全国首部翡翠品质分级的地方标准。至此,中国的翡翠生产、加工、评估、拍卖、典当及交易有了权威的品质分级体系,延续500余年的翡翠交易无标准的历史终于画上句号。

该《标准》以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四大要素对翡翠饰品进行分级。颜色分为6个级别,包括色调、均匀程度、浓淡程度、色泽、光谱波长等内容;质地分为4个级别(极好、 好、一般、差);透明度分为5个级别(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净度分为4个级别(极纯净、纯净、半纯净、欠纯净)。每项分级都有严格的划分标准,并对应有相应的民间俗称,如质地分为玻璃地、冰地、蛋清地、米汤地、瓷地或石灰地等,便于消费者和商家掌握。

据云南省珠宝玉石检验所所长王晓全介绍,虽然在传统交易中,人们对翡翠已形成了种(质地)、水(透明度)、色(颜色)、工(做工)、重(质量)的评价共识,但这些特征主要还是依靠评价者的主观判断,尤其是高档的翡翠,颜色看走毫厘,价格就可能谬之千里。正是由于行业没有统一的品质分级标准,翡翠定价一直比较乱,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

如今,科学的检测和量化手段,为翡翠饰品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技术前提。专家参照国际通行的钻石分级4C标准,分别对翡翠的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做了科学、量化的界定,把过去定性描述式的评价,提升为可具体操作的客观标准。以影响翡翠品质最关键的颜色为例,老规矩是“无阳不看玉”,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同一块玉的颜色都有不同,要得出准确的判断十分困难,如苹果绿、翠绿的细微差别,肉眼很难判定,而现在,通过检测光谱波长就可以分辨。同时,云南省珠宝检验所试制出了《翡翠色谱及颜色描述》图谱,研制成功了翡翠饰品透明度测试仪,为翡翠品质分级的检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业内人士认为,该《标准》的实施,使我国翡翠交易向“透明”前进了一大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