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鱼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06-12-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多彩多姿的海洋世界,无奇不有。

在太平洋、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热带珊瑚礁间,生长着一种名叫鸡鱼的鱼。鸡鱼长约30厘米,体色美丽,身上缀满白色斑点,好似鸡一样的花纹,而且吃起来味道与鸡肉很相似。鸡鱼的脸部十分有趣,似京剧中的丑角,眼睛生在身体背部的中央处略向前,鼻子上镶着一条白条纹,嘴巴长得像猪一样。鸡鱼常在珊瑚礁中游来游去,它身上特殊的鸡状花纹在五颜六色的珊瑚礁中是一种巧妙的伪装,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鸡鱼又叫鳞鲀,因为它的背鳍长得奇特,好似手枪上可以扣动的扳机,因此,也被渔民叫做“板机鱼”。它的扳机式的背鳍撑开时,背上的第二根刺向前移动,滑进第一根刺的底部凹坑中,从而把背鳍的位置固定下来;当第三根刺把第二根刺拉出凹坑以后,第一根刺松开了,背鳍就收拢了。加上它的口中有8颗像凿刀一般尖锐有力的牙齿,再加之上下颚坚强有力,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咬破牡蛎、贝和蟹的壳。

鸡鱼的背鳍还有防御作用。当它遇到敌害追捕时,它便向附近的礁石或珊瑚孔游去,收拢扳机鱼鳍,把身躯挤进缝隙里,突然撑开背鳍,卡住岩礁,固定住身躯,使敌害无法将其拉出来。而当鸡鱼被激怒时,也会变得十分凶狠,会突然撑开背鳍用尖鳍向敌害猛刺,还用锐利的牙齿噬咬,直到将敌害击退为止。(海 鹦)

---摘自《中国海洋报》2005/2/1 第1381期

“鸡鱼”,就是书本上写的石斑鱼。由于石斑鱼富有含胶质,肉质鲜美,味同鸡肉,“鸡鱼”的美名便叫开了。

鸡鱼属于鱼纲中的鮨科斑鱼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名贵海洋经济鱼类。因为它栖息于岩石质地的底层海区,且全身披满细鳞,有乳白、红褐、淡黄、碧青镶嵌的斑纹,斑驳陆离,光彩夺目,故名“石斑鱼”。

浙江省的台州、温州一带沿海岛屿海区,尤其是东麂列岛和大陈诸岛附近,海洋里礁石林立,藻类丛生,是“鸡鱼”生存繁衍的好场所。根据当地水产部门的调查研究,大陈镇所属 19个岛屿12海里范围之内的水域中,“鸡鱼”自然资源很丰富,不仅产量高,而且个大体肥,一般有 1公斤-1.5公斤重,大的2.5-3公斤。就在前几年,大陈岛渔民捕获到一尾“鸡鱼王”,重达 106.5公斤,赠送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成了该所陈列室中的一件标本珍品。

“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国家享有盛名,被视为疱厨之珍。“鸡鱼”的烹调方法很多,如炖、煨、煎、炒都可以;用旺火清炖,鲜香味浓,鲜嫩可口;以文火煨汤,汤汁似乳,鲜美香醇,别具风味。

“鸡鱼”头长,嘴大,背鳍坚硬,生性凶猛且狡黠,每年6月至9月,渔民们划着小船出海,在岛屿礁石之间,风小浪静之处,放下一条条锦纶线,用小带鱼等作铒料,引诱“鸡鱼”上钩,钓上来的鸡鱼就暂养在海边的小槽或网箱里以保活鲜,然后用专船或专舱运往港澳等地。

随着石斑鱼钓业的发展,渔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但近年来渔民们却感到有一种潜在危险——“鸡鱼”自然资源开始逐渐减少,钓捕量逐年下降。为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有关海洋水产科研人员已在大陈岛上进行“石斑鱼人工增殖”课题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可喜成果。(陈苏根)

--文章摘自《中国海洋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