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地区介绍
滨州地区介绍
区号 0543
邮编 256600
地理位置 位居黄河“龙头”,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省城济南市搭界。
人口:全市人总人口366.15万人
面积:总面积9444.6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辖博兴、邹平、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和滨州六县一市。
【地理位置】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大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

【气候特征】 属东亚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全市平均气温13.7℃,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537.2毫米,平均日照2526.9小时。
【地域特征】 滨州市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以小清河为界,全境呈现南北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小清河以南为低山丘陵区,以北为黄河冲击平原。
【人口民族】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51‰, 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长率4.46‰,总人口362.95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64万人。,全市有少数民族39个,1.83 万人 , 占总人口的5‰, 分布全市各县区。主体少数民族是回族 ,1.69 万 人 , 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92.71‰ , 主要集中在阳信、无棣县的6个乡镇、26 个村庄,其中纯回族村18个,回汉杂居村8个。
【城市特点】 滨州具有依河傍海的天然优势,是蜿蜒五千里渤海湾的地理轴心,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为滨州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滨州

滨州市委、市政府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滨州新城,组织规划设计部门及有关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滨州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考虑滨州人民建设新滨州、美化新滨州的强烈愿望,以创新精神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描绘了建设滨州、"四环五海"的宏伟蓝图:以新区建设和国道改线为契机,以增强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突出滨州水的优势和生态园林特色,着力规划建设交通公路、水利设施、林网林带、生态旅游四大工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争取在"十五"末,逐步构筑起现代化城市的新框架。
"

四环景观与景观特征:环城景观带由四个层面所组成;环城国道以及公路的外围林带景观---密林叠翠;国道、公路与河道之间的防护林带景观---林荫绿障;由环城河所形成的河湖水景景观---碧波清流;以及靠近城市内侧的滨水游憩绿地景观---绿茵花径。景观特征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突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旖旎的特色。东环城绿地以自然景象为景观特征,以"风花雪月"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点,---翠林松风、朝阳蒲花、芦塘飞雪、高湖映月;南环城绿地以黄河自然风光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观---旧埠新桥、蒲湖怀古、南滩落雁、中堤源流;西环成绿带以四季季相为景观特征,以"春、夏、秋、冬"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点---五庄春桃、星湖夏荷、西山秋菊、沙溪冬梅;北环城绿带以人文历史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点---书台论兵、董村仙配、红妆剑舞、齐墩遗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