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像场之王 尼康17-55mm/f2.8评测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6-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记得人类第一次将光线记录下来的时候,所用的底片有脸盆大,之后经历过8×10、5×7、4×5、127、120,最后才是我们熟悉的135规格。数码相机普及之后,感官器件变得更小了,普通数码单反上用的是APS-C规格,而便携式数码相机上用的就更是小得可怜了。这里很容易看到其趋势:相机越发展体积越小巧。

不知道上一次从市场主流从120向135转变时是否有人对旧系统如此念念不忘,倒是目前不少在使用APS-C数码单反的人仍时刻在YY何时普及“全幅”数码单反。其实APS-C规格数码单反最大的问题不过是在使用原来135体系镜头时丢失的一些视角而已,但是有了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尼康17-55mm f/2.8这样的优秀镜头,全不全幅又有什么所谓?

17-55mm用在尼康1.5x焦距系数视角相当于传统135相机的26-83mm,这也是普通摄影题材最常用的焦段,被称为黄金焦段。

尼康AF-S DX Zoom Nikkor ED 17~55mm F2.8G(IF)

尼康AF-S DX Zoom Nikkor ED 17~55mm F2.8G(IF)不是最早的APS-C数码单反专用镜头,却是现有镜头中等级最高的:超声波马达、ED镜片、高规格的镜身做工用料、出色的镜头内壁消光处理……一旦上手就知道绝非凡品。

MTF曲线

同类镜头

镜头

价格

图丽16-50mm

未上市

腾龙17-50mm

3300元

适马18-50mm

3100元

佳能17-55mm

8200元

尼康17-55mm

10400元

图丽ATX-PRO 16-50mm F2.8DX在今年初发布,目前尚未上市,凭借一向的良好做工,以及同厂12-24mm F4积累下来的良好口碑,这支绝对是一支值得期待的镜头。

ATX-PRO 16-50mm F2.8DX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Ⅱ LD Aspherical [IF]可以看作是同厂28-75mm F/2.8的小像场版本,而28-75则是恒定光圈变焦镜头中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支。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Ⅱ LD Asp

适马的新镜头开发甚至比几个原厂都要活跃,当别人还在犹豫是否要推出恒定光圈顶级APS-C片幅镜头时,18-50mm F2.8 EX DC早已上市销售多时。

适马18-50mm F2.8 EX DC

佳能EF-S17-55mm f/2.8 IS USM于今年五月上市,只有它算得上是今天主角尼康AF-S DX ED 17~55mm F2.8G的对手,恒定光圈,焦段一样,同样有超声波马达,甚至还有防抖动功能,绝对是一支顶级镜头。不过佳能似乎还不想把小像场的EFS镜头归入L系列,因此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金环级别的涂装。

佳能EF-S17-55mm f/2.8 IS USM外观

尼康并没有像佳能一样将高端镜头作统一标识(佳能L系列),不过这枚AF-S 17-55mm F/2.8拿在手上还是很容易发现它与一般镜头的区别。镜身的金属材料比一般的佳能L镜还要多(像佳能16-35/2.8L、24-70/2.8L一类的广角、中焦镜头,拿在手上很容易感觉到至少外壳所用的金属材料并不多),重量也更重一些。镜身涂装是新型的光漆涂装,这支镜头本身已经是身经百战,但并没有掉漆,这比起适马吹弹可破的烂涂装可好上百倍。

强悍的17-55/2.8只能顶级机型上,不然的话……你可以想像一下将下面两部机器的镜头对调,那绝对充满喜剧效果。

17-55mm f/2.8专为顶级机而生,就如同隔壁的18-55mm专为廉价机而生

广角端时镜头会略为伸出,同时后组也向外伸,长焦端时回缩,这样容易产生风箱效应。

广角端时镜头前组伸出

后组也向外伸

长焦端后组回缩

17-55mm的变焦环在镜身靠后的地方,比较窄,安装在机身上时变焦的操作并不太顺畅。前面的对焦环宽度、阻尼都设计得比较舒服,操作起来比变焦方便。

前对焦环,后变焦环

17-55mm镜头内壁有消光处理,从外面看进去是黑乎乎的一片,镜片的反光也非常弱,显示其良好的镀膜工艺。

镜片通透画质

给一堵墙拍照片其实是件非常无聊的事,不过在这些照片上你很容易可以看到一支镜头的实力:暗角、中心解像力、边缘解像力、镜头畸变……手上这支AF-S DX Zoom Nikkor ED 17~55mm F2.8G(IF)会让我们满意吗?

17mm端

17mm广角端光圈全开,暗角仍非常轻微,畸变也非常轻微,左边偏暗是墙本身受光不均匀所致。F2.8边缘成像较软,F4以后差距缩小,并达到可以接受的效果。

24mm端

24mm端表现让人满意,除了F2.8时成像较软外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畸变控制完美,暗角也消失了。

35mm端

35mm端和24mm端表现差不多,全开光圈成像较软,但其它表现非常完美。

55mm端

55mm端出现轻微枕状变形,全开光圈时成像稍微偏软,但边缘解像力不错。

总的来说,这支17-55mm f/2.8在光圈全开时成像偏软,但仍在可用的范围内。紫边

作为一枚专为数码单反设计的高级镜头,紫边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为传统胶卷相机设计的镜头不同程度都在高反差边缘出现紫边。

紫边

上图为17mm端拍摄,紫边出现在图像边缘,一定程度上与镜头色散有关,在下图较好的拍摄环境下情况就好多了。

根据经验,金属反光处非常容易出紫边

17-55mm抗紫边能力尚可,但与其顶级镜头的地位并不太相符。逆光

逆光绝对是对镜头综合素质的严苛考验,镀膜、镜片边缘消光、镜头内部消光、遮光罩……所有细节都需要深厚技术功底。不过笔者向来不用遮光罩,这可能对镜头的逆光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图为早上日出后不久,太阳几乎直射入镜,镜头完全雾化,整个画面反差下降,已经不能使用。

画面完全雾化

调整一下角度仍有一定程度的雾化。

调整角度,仍有轻微雾化

不经意的一个角度,画面出现了一块眩光。

不经意出现了一块眩光焦外成像

17-55mm相当于传统135相机的25-80mm,可以说是最常用的焦段,涉猎的题材极其广泛,其中当然也包括人像。其焦外成像如何自然值得关注。

焦外虚化相当柔和

速度

有顶级的D2X驱动,17-55mm对焦速度基本让人满意。下图抓拍一只活泼的兔子,使用中心对焦点。

兔子一出现,17-55mm快速合焦样张下载

参数表

镜头结构

10组14片(3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片)

视角

79°~28°50′

光圈叶片

9片

最小光圈

F22

最近对焦距离

0.36m(35mm焦距时)

最大放大倍率

1:5

重量

755克

体积

85.5×110.5 mm

滤镜口径

77mm

总结

作为一支顶级的镜头,AF-S DX Zoom Nikkor ED 17~55mm F2.8G(IF)的表现并不让人完全满意,如最大光圈成像偏软、逆光表现欠佳等。

设计4.5分:世界最早的顶级APS-C片幅变焦镜头,做工用料都无可挑剔。在小像场数码单反前景尚未明朗的时候推出这种镜头需要有很大的勇气,虽然其画质并不尽如人意,但这个焦段的镜头的确带给尼康数码单反用户很多便利。

手感4.5分:配合D2X非常完美,但变焦环靠后,而且太窄,变焦操作不太顺畅。

功能4分:这个焦段的镜头一般没有什么太多的功能,不过对比佳能的EFs 17-55mm f/2.8is,缺少了防抖动功能算是有一点遗憾。

便携4分:对于摄影器材而言,便携与成像质量永远是不可兼得的,虽然在同类镜头中17-55是最重的,但比起同厂AFS 28-70mm f/2.8 ED已经轻了近200克。

做工5分:没有必要担心尼康顶级镜头的做工,17-55mm用料十足,做工细腻。

速度4分:有超声波马达,也有顶级的机身驱动,但对焦启动稍嫌慢了点。

画质4分:没有特别差的地方,但光圈全开时成像有点偏软。

噪音5分:超声波马达,对焦没有任何声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