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乐趣 爱普生R-D1 40mm镜头比较
Cosina公司最近频频出击,在率先发布新型银盐相机Bessa R3A和R2A之后,推出了nokton classica 40mm F1.4镜头,还令人震惊的同时发布了单一镀膜和多重镀膜两款产品。以前一直是单一镀膜,从70年代起开始朝多重镀膜发展,现在在镜头上使用单一镀膜的有名厂家几乎没有,更别说同时发售单一镀膜和多重镀膜了。
这么多有趣的相机和镜头陆续推出,不由得让人佩服Cosina公司的技术实力。预定12月下旬发售的Carl Zeiss M支架镜头和明年春天上市的Zeiss Ikon相机应该都是Cosina公司生产的,假如是拍照和相机的发烧友们可不能忘记随时关注Cosina的动向哦。
Nokton classica 40mm
10月份就开始发售的Nokton classica 40mm F1.4为了让使用者更加体会classica镜头的表现力度,竟然不拘泥于MTF曲线的设计数据,而返回到实际拍摄表现力的设计原点上。为了再现50、60年代的镜头风味,在结构中竟然没有使用非球面。拍摄表现方面,光圈开放下可以适度调节闪光和镜头拉出,这样就会拍出柔和的图片。
Cosina公司是一贯积极采用非球面镜头的,几乎很少采用大口径镜头。在35mm镜头中号称世界最清晰的Nokton 35mm F1.2以及Nokton 50mm F1.5、Ultron 35mm F1.7、Ultron 28mm F1.9等镜头都采用光圈开放,拍摄效果良好。
有些F值很暗的镜头采用了球面的简单结构,比如Color Skopar 50mm F2.5、35mm F2.5 PII、28mm F3.5等,都深获使用者好评。与此类简单结构的镜头相比,Nokton classica 40mm F1.4是大口径镜头,而且没有采用非球面结构,非常简单方便,与以前的大口径镜头几乎完全不同。
Nokton classica 40mm F1.4镜头。左边是多重镀膜,右边是单一镀膜的。

而且Nokton classica 40mm F1.4镜头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同时发布单一镀膜和多重镀膜两款产品。在我们经营的voigtlander服务工作室里,经常会有人来询问这两款产品有何不同。Cosina公司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大家只有在实际拍摄中体会其中的差异了。
单一镀膜限定发售500个,并早就卖光了。而多重镀膜款式也卖的很好,初次生产的早就卖完了,想必现有的产品也会立刻一售而光的,所以想购买的朋友们,可要立刻下手了。据说明年春天单一镀膜的产品会追加生产。
Nokton classica 40mm F1.4直径55mm,支架基准面到镜头前端有29.7mm,重175g,最小对焦F16,光圈刻度10个,最短拍摄距离0.7m,并准备有LH-5
同Summicron C、M Rokkor的比较
我们准备评测的产品包括新型Nokton镜头2个、焦点40mm的Summicron C 40mm F2和M Rokkor 40mm F2这四款镜头。
关于Summicron C和M Rokkor,这里要稍微说明下的是,这两款设计都出自Ernst Leica公司之手,是1971年时与MINOLTA公司技术合作的成果,1973年10月开始在日本国内发售Leica MINOLTA CL产品。机身是MINOLTA公司生产的,但在国外以Leica CL品牌发售。Leica MINOLTA CL的标准镜头是M Rokkor 40mm F2,而Leica CL是Summicron C 40mm F2,这两款镜头设计虽然都是同一公司,但是生产地却不同,Summicron C是在德国,而M Rokkor却是日本生产的,这在国际上是非常少见的。
从上往下顺时针分别是Nokton classica 40mm F1.4(多重镀膜)、单一镀膜、M Rokkor 40mm F2、Summicron C 40mm F2镜头。

M Rokkor 40mm F2、Summicron C 40mm F2镜头都是GAUSS型4群6枚结构,非常方便携带。Summicron C 40mm F2镜头经过实际测定为126g、最小对焦F16、光圈刻度10个、最短拍摄距离0.8m。
同是Nokton 40mm F1.4镜头,设计虽然完全相同,但镀膜和GAUSS的材质却是完全不同的,实际拍摄中会有怎样的区别呢,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的。而且本次评测会与爱普生的R-D1组合起来使用,不能保证银盐膜会不会对拍摄结果产生影响。
在R-D1上装上Nokton classica多重镀膜镜头

付上LH-5

装有Summicron C的R-D1

装上M Rokkor 40mm F2镜头的样子

F1.4开放时,因为日光直射,很难拍摄,所以在日落后,逐渐调整到F4,光圈对焦。Nokton在F4开放时,四个角落光线都很充足,随着光圈逐渐拉近,在F2时中心部分画质很好,周边的画质也有所提高,调到F4时表现就十分优异了。从实际拍摄来看,单一镀膜的镜头比多重镀膜的黄色表现力更强一些。
Summicron和M Rokkor镜头在开放时的光线也很充足,但在F2时的画质明显比Nokton差很多,画面中心部分锐度太明显,周边光线也不足。颜色表现上来看,Summicron比较偏向蓝色,而M Rokkor则比较偏向红色,而在F4时都差不多画质。
而从拍摄的图片来看,Nokton和Summicron、M Rokkor的焦点距离还是有些差别的。Nokton的角度相对比较狭小,也就是说焦点距离比较长。

我们再来看F2.8以下的拍摄实例。
Nokton在F2.8时中心部分稍微有些尖锐,F4时就有所改善,到F5.6时画面质量就十分之好了。Summicron和M Rokkor镜头在实际拍摄的时候就有些区别了。F4时与Nokton的画质差不多,F5.6时,Rokkor就已经表现不错,而Summicron要调到F8时才画质好起来,或许是对焦的缘故。
总体来说:Nokton在拍摄中景时比另外两款镜头好。

我们再来拍摄近距离的菊花。
Nokton在F1.4开放时画质十分好,并没有任何破裂现象,完整的再现了实物的形状。光圈的作用当然就是为了减少破图现象的。
Summicron和Rokkor乍一看都没什么问题,但把图片放大后就会发觉,线条轮廓之间还是有些粗大破裂的,总体来说还是Nokton好一些。

逆光拍摄
我们再来逆光拍摄太阳在背后的五重塔。
Nokton无论在什么光圈时都会在画面上留下白斑,但随着对焦逐渐减少。单一和多重镀膜的都一样,但在光圈开放时单一的白点更多,而一光圈对焦白斑就减少。或许是因为曝光控制的缘故吧。
Summicron和Rokkor表现都差不多,Rokkor的白斑更少

我们再来拍摄voigtlander服务工作室的展示架。
Nokton在光圈开放时,荧光灯的灯管有些蓝色,特别是右边的灯管比较清晰。调整到F2时就立刻减少了,F2.8时就几乎没了。单一和多重镀膜的都差不多。
Summicron在F2开放时,也有蓝色表现,比F2时的Nokton还多些。Rokkor在F2开放时的蓝色表现很少,与F2时的Nokton差不多。

夜景
我们再来拍摄夜景下的寺庙。
Nokton在F1.4开放时,中央部分稍显夸张,周边的光亮控制的很好,调到F4时表现就十分不错了。
Summicron和Rokkor在拍摄远景时与Nokton都差不多,但在F2开放时,照明灯的光线会有紫色光环,F2.8时就减少,而到F2.8以上因为光圈刻度原因会出现光条现象。

Nokton在F1.4开放时,由于周边减光和焦点对齐,人物表现丰满,再对焦的话会出现一定的锐度,画质会更好。总体来说,在F2.8时画质和中心人物的表现最为和谐。
Summicron和Rokkor在F2开放时也跟Nokton一样,画面周边会减光,但Nokton在对焦到F2时,画质并不好。而假如在F4时,这两款镜头还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综 述
总体来说,四款镜头的表现能力都十分不错,实在很难分出高下,无论在光学设计,还是制造工艺上,都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别,让人十分佩服Casina公司的技术实力。
说到Nokton和Summicron、Rokkor的区别,总体来说,无论在什么光圈值下,Nokton的表现都更好一些,比较追求经典的拍摄画面,充分体现了非球面透镜的在开放光圈下的锐度表现力。
关于R-D1
爱普生的R-D1已经是第二次使用了。今年早春的时候使用时还觉得颜色偏黄,现在经过调整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颜色表现的十分平衡。同时,作为一款600万象素的相机,画质还是十分之好,与同等级别的携带相机相比,颜色的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让人十分满意。
R-D1所采用的是APS-C尺寸的610万像素CCD,根据CCD大小,与35mm相机镜头焦距换算倍率为1.53倍。ISO感光度为200~1600,可以拍摄3008×2000像素、2240×1488像素的RAW或JPEG图片。R-D1背后有一块可旋转LCD,记录媒体为SD卡,使用专用的锂离子电池,外形尺寸为139×39×87mm,包含电池与记忆卡的重量为590g。
可以说,该款相机十分适合经常更换镜头,体验不同的拍摄乐趣。但价格偏高,让部分爱好者难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