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么调理脾虚
我老婆最近老是觉得肚子疼,一开始以为是妇科病,去医院看了,医生告诉她说是脾虚,,
请问怎么调理呢?
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因为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证。
※※临床表现:
精神疲倦、少气懒言、疲乏无力,食后困倦、食欲不振,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稀;舌体胖或有齿印,脉虚弱。
※※宜食食物:
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食疗方
a.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b. 香菇牛肉汤: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点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后即可。
c. 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d. 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我推荐两种中成药供你选择:
在药店就有卖的:
归脾丸
归脾丸是常用中成药,它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
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生姜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该药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
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与用量】 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
一次1 丸,一日3 次。
健脾丸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白术(炒)75克 木香(另研) 黄连(酒炒) 甘草各22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人参45克 神曲(炒) 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 山楂(取肉) 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送下,一日二次。
【功用】健脾消食,泻热导滞。
【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方论】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补益脾胃,山药补中健脾;神曲、麦芽、山檀消食化滞;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宽中;肉豆蔻温中涩肠;黄连清热燥湿,诸药相配,补消兼施,并有清化湿热之效。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不是因为简单地辨为脾虚,就可以吃药或者调补的了,我觉得楼主还应该提供更详细的资料,比如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舌脉等资料,如果程度比较严重的话还是建议消化专科诊治,必要时做一些检查,如胃镜或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