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懂医的或有经验的朋友快来!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我爷爷今年85高寿,他是一名退伍老兵,有一年打仗他曾经打了好几个月的隔,忘记是呆在那个城市了,后来一直没犯过,可是近几年来随着他身体老化,打嗝又开始了,当时一连几个星期不停的,吃了中药后好了,可是后来越打越厉害,吃的东西都吐出来,还一直吐酸水,去医院做了胃镜等一系列全身检查,都没查出来什么毛病,开了胃药,挂瓶,打针,吃消化药,喝中药,什么都试过了就是不管用,还是没检查出什么毛病来。医生也是只能给他开缓解的中药,现在每半个月他就要犯一次,打嗝的时候不能吃东西,吃完就吐,消化不掉,吐酸水很痛苦,请各位懂的人帮忙看看,偏方也行,秘法也求求您告诉我,医生朋友们也请帮帮忙,他现在已经有脑血栓了,打嗝要是能控制住我真的谢谢你们了。

打嗝以称呃逆,是膈肌的痉挛,从前我也打嗝不止,白天打,晚上也打,打久了也能停一下,睡觉到半夜有时也能莫名其妙地以打起嗝来,一打嗝连床都摇晃,睡觉不成,十分痛苦。后来听说丁香柿蒂汤可以治呃逆。当时,我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没有中药店。记得几个月前小卖部曾经卖过柿子,晚上,实在不能睡觉,只好打着手电去小卖部门外的地上泥土中寻找,也终于找到6~7个柿蒂。如获至宝地把柿蒂上的泥土洗净,然后用水煎,然后迫不及待地要喝,拿过杯到嘴边来,还没有喝,只是嗅了点气味,就觉得身体内食道部位舒服了,打嗝神奇地止住了。我还是喝下了这又苦又涩的柿蒂水。只能说是缓解了。以后,又犯过几次,也试过多种办法,还是觉得柿蒂水最有效,但是效果不如那一次。而且,喝到口中,也没有那么苦涩。我不敢断言是柿蒂曾在泥土中埋过一段时间。说出来供你参考。

我试过也有效果的另外方法是:喝一大口凉水,然后立刻分7口咽下去。

我不敢断言我的办法一定对你爷爷有效。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我最真实的经历。真心地希望对你爷爷有效。

老人的打嗝有时亦可视脑中风的前兆,此时除了打嗝之外,大多会伴随着呕吐,步伐蹒跚、语音模糊等症状,可能与已经有脑血栓有关。

如果消化系统正常的话,应该去心血管科继续查,才能对症下药。

胸腹膈肌的痉挛就容易引起不停的打嗝现象;建议按说明服用“胃复安”或维生素B6等药试试,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的。

我建议去省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继续查清病因,针对性治疗。这里给介绍“顽固性呃治疗进展”,可以选择应用。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

顽固性呃逆 (intractable hiccup, IH)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I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1. 一般疗法

(1) 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2) 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3) 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4) 颈动脉窦压迫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5) (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 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

(6) 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7) 足部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

(8) 含水屏气法 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

2. 封闭疗法

(1) 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谢昌厚等主张作双侧阻滞效果更可靠。

(2) 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向第3、4、5颈椎横突穿刺注入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颈神经,扰乱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 性循环,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裴爱珍等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的IH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 失。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3.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

自1988年谢秉煦等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断用于IH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 疗效。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

4. 西药治疗

(1) 调节电解质药物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 但IH的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 肌肉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IH的发生。

(2) 肌松药①巴氯芬(baclofen, 商品名脊舒),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受体,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陈协辉等认为:一 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用法:每次 10mg,每日2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mg,每日3次。陈协辉等应用总有效率98%。②盐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纳)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范丽静等 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膈神 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用法:60m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次,饭后服用。

(3) 抗精神病药①氟哌啶醇5mg静脉滴注或肌注1~2次/d,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②氯丙嗪25~50mg,每天3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 者应慎用。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③廉晓宇取新斯的明1mg和氯丙嗪25mg加入生理盐水 50ml中,每次用30~40ml空腹口服,每4~6h一次治疗治疗脑出血、脑瘤术后呃逆取得明显效果。

(4) 抗抑郁药①多虑平25~50mg,每日3次口服。其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其中枢及周围抗胆碱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停止呃逆的作用。②阿米替林30mg,每日3次口服。③丙咪嗪,25mg/d渐增至225mg/d。

(5) 中枢兴奋药 ①利他林10~20mg肌注,反复发作者可重复注射。其终止呃逆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亦或使膈神经

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②尼可刹米0.375g肌注,止呃机理不明,可能是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

(6) 钙离子拮抗剂①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日3次,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mg。②盐酸氟桂嗪10mg,每天2~3次,口服,待呃逆

停止后改为每天1次口服巩固治疗。③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7) 麻醉剂①利多卡因50~100mg持续静滴,每天2~3次,可用1~7天,但应注意心律监护。其止呃机理可能为调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抑 制膈神经。②磷酸可待因30mg口服,止呃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神经,减弱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直接抑制或松弛膈神经。

(8) 抗胆碱药①安坦又称苯海索,是中枢性抗胆碱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mg,每日3次口服,用药2~3天。②东莨菪碱0.3mg肌注或阿托品等药物肌注。

(9) 抗癫痫药①丙戊酸钠用量:每次0.2g,每天3~4次,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张敬军等认为丙戊酸钠治疗呃逆的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获得满意疗效的剂量为0.6~2.0g/d。②苯妥英钠每次0.1g,每天3次,以中枢性呃逆效果较佳。

(10) 抗肿瘤药华蟾素每次2~4ml肌注,每日2次,或静脉滴注,每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其止呃机制不详,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呃逆中枢有关。

(11) 止吐药①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 HT3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防治,王钟杰等用其来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

们认为其止呃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5 HT3的释放,使原本兴奋的膈神经达到抑制状态,解除膈肌痉挛。②胃复安多用来作穴位注射。

(12)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0.25~0.5g/次,每天3次,其止呃机理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13) 镇咳药 可待因30mg tid至呃逆消失,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减轻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对痉挛的膈肌可能有直接的抑制和松弛作用。

(14) 组胺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胍0.4g加入50%GS40ml中静推,每8h一次,直至呃逆消失,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阻断中枢性及胃肠的H2受体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使膈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而终止或减弱膈神经痉挛。

(15) 肾上腺皮质激素 有报道静脉用醋酸去氧皮质酮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氢氟可的松治疗Addsion病和多发性硬化症所致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明显。

(16) 其他药物其他如地巴唑、麻黄素、消炎痛、盐酸曲吗多、金刚烷胺、硫酸镁、维生素B1、B6(穴位注射)等均有文献报道用来治

疗顽固性呃逆,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5.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及兼症,治以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兼以补虚攻实、解表祛风、温寒清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 性的方剂:①旋覆代赭汤加减,②丁香柿蒂汤加减;⑧血府逐瘀汤加减;④左莲饮(王行宽教授经验方:苏叶4~5g,吴萸3~4g,黄连2~3g,百合 10g,沸水泡服,频频饮服),刘玉铉用此方治疗本病106例,总有效率96.2%。此方尤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呃逆者。⑤全蝎芍甘汤(由全蝎、蝉蜕、赤 芍、白芍、甘草、苏子组成),水煎服,日一剂,服药3—7日为一疗程。

6. 经穴疗法

(1) 单穴文献报道采取单独针刺翳风、陷谷、百会、中魁、睛明、水沟、天鼎、人迎等穴治疗本病,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宋立富等[12]观察发现脑血管疾病和外科术后合并呃逆的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呃逆。

(2) 鼻针采用鼻针针刺鼻穴的胃穴或胸点治疗本病,具有感应强烈、取穴少、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对于病程短的患者疗效甚佳。

(3) 穴位点压临床上采用穴位点压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常用穴位和有效点有:止呃穴(相当于攒竹与睛明穴连线的眶上缘上)、内关、足三里、攒竹、睛明、翳风、天突等。

(4) 水针(穴位注射)常选用内关、足三里、膈俞、中脘、膻中、天突、翳风等穴中的一到多个穴位,选用注射药物有维生素B1、B6,K3、胃复安、氯丙嗪、异丙嗪、纳诺酮等。

(5) 辨证组穴常取内关、天突、足三里、膈俞、中脘为主穴,随症加穴。此外,耳针、指针、灸法等在治疗本病上也获得了明显的疗效。

总之,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各种治疗的作用机制也缺乏大规模、专门的实验研究。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患病 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疗法尚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我们在治疗本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寻找致病原因。

②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疗法结合治疗,优势互补,迅速有效地制止呃逆发作。

有一个症状你忽略了,大便怎么样。呃逆呕吐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而胃气上逆又往往由于腹气不通。如果大便不通胃气是无论如何也降不下去的。如果大便不通可以用个小方:半夏10,生姜20,大黄10,甘草10.水煎服。恶心时先嚼生姜,再慢慢喝药,大便通了胃气就降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