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
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一) 贴身侍从型。或者被称为“尿布型”双亲。他们总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婴儿,事必亲躬,总不放心。甘愿做孩子闹钟(即使孩子有闹钟,仍然每天早晨叫醒孩子起床)、怀表(即使孩子有自己的表,仍不时提醒孩子上学、吃饭)、秘书(随时提醒孩子做作业没有)。这种类型的父母基本上未能尊重孩子渐趋成熟的独立人格,过度溺爱子女,养成他们不必为逐渐的行为负责任的坏习惯。
(二) 暴君型。这一类父母相信小孩子就是打骂才能成才,要不然就会变坏。在这种错误观念下,孩子动辄得咎,不问青红皂白即加以过苛的责罚,同样地会让孩子养成不必为自己行为负责人的态度。尤其甚者,久而久之,小孩子不是谨少慎微,就是形成反抗心理。
(三) 无限放任型。这一类父母对子女除生活外,一切不闻不问,小孩子放任自由。这样不但让孩子错认为父母丝毫不关心他们,更严重地还会加深父母于子女的代沟。
(四) 关心尊重型。这类父母既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善尽抚养、指导和教育的父母对子女的天职,由能尊重子女的意见,开诚布公,互相尊重地与对方交换自己的立场,而不简单的强加于小孩;对小孩可能出现的缺陷、错误,也不是斥责了事,而是耐心地引导,说明为什么错,怎么做才对。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小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亲力亲为,身教重于言教。
以上四种管教子女的方式中,显然,第四种是最好的,因为它尊重小孩独立的人格,又善尽父母教育之责。前三种方式均不可取。
理论上讲这些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就楼上所谈而言,真正的教养应该是几种兼而得之,教育孩子要让孩子懂得约束与权力,懂得最根本的正义与非正义,这些也需要孩子在成熟之中逐渐获得,也就形成了正确的引导过程,关于如何引导,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如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公正行为以及相对较复杂的辩别事非的能力.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为有效但最费时费力的一种教养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总之,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良好的教养态度可以使儿童、青少年向着积极主动地、友好安定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教养态度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的方向发展。
父母对子女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其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子女的观点,并鼓励子女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他们能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较好的自控能力。与其他类型的家庭相比,民主型家庭的青少年是成熟的、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1、杀婴模式(远古至公元4世纪);
2、遗弃模式(公元4世纪至13世纪);
3、矛盾心理模式(14世纪至17世纪);
4、闯入模式(18世纪);
5、社会化模式(19至29世纪中叶);
6、帮助模式(始于二十世纪中叶)。
民主型——平等尊重
溺爱型——4、2、1部队
放任型——冷漠自私
权威型——家长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