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挺进市场 真正的狂潮是否到来(原创)
浪潮翻滚,新机频出
自2008年底M4/3系统自奥巴和松下的怀抱中诞生以来,近一年的时间里,可更换镜头DC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从出自娘胎的奥巴EP-1、EP-2、松下G1、GF1,到即将出炉的三星NX10,再看理光、徕卡甚至索尼频出新机和谍报,众制造商都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开发这种新型的相机系统的队伍中去。就算全无专业概念的初级摄影爱好者,也会对数码媒体对这类系统相机的狂轰乱炸、其时尚超in的外型和可换镜头的特性所吸引。究竟什么是可更换镜头DC呢?这类系统相机又能在市场中分得多大的一块蛋糕呢?它又能不能成为卡片相机或单反相机的替代品呢?
基础知识教室
Micro 4/3
4/3系统
2008年8月5日,奥林巴斯和松下共同宣布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数码相机格式——Micro 4/3系统,其全名是Micro Four Thirds System,在解释它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地谈谈微型4/3的前身4/3系统(Four Thirds System)。Four Thirds 在英文里的意思是「三分之四」,这主要代表了两个含意:一是 Four Thirds 系统的感光器大小为 4/3 英寸(比常见品牌的 DSLR 小很多),其二是它的感光器比例是 4:3,不是 DSLR 中常见的 3: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几种常见感光器大小的比较。从35mm 全幅到低阶数字单反采用的比较小的「APS-C」尺寸感光器,4/3系统的感光器还要更小,M4/3也就是微型4/3是介于DC感光器尺寸和4/3系统感光器尺寸之间的样子。同时,该系统舍弃了4/3系统(Four Thirds System)的镜箱(及沿伸而来的五棱镜、光学观景窗)结构,而是采用了电子取景窗或相机屏幕取景的方式。正因为这个差别,M4/3 系统不是单反相机「单镜反光式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SLR)」。M4/3系统相对较小的感光元件,镜头卡口与感光元件的距离(法兰距)缩短了一半左右(如下图),这就制造出了成像堪比入门单反却更轻、更小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这类的奥巴和松下的相机被小编们习惯性的称为M4/3系统相机。
4/3与M4/3对比
EVIL
而实际上,M4/3系统相机是不足以概况所有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式相机的。主要是由于此系统只应用于奥巴和松下两个品牌,新近将要推出的三星NX10就不是采用这个系统。NX系列配置了APS-C画幅传感器,它比目前4/3系统产品相比具有更大的感光面积,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画质。另据传闻,索尼公司称其可换镜头设计RX系列相机的系统为EVIL,也就是指电子观景窗及可更换镜头(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它是最容易被搜索引擎搜寻到的字眼。但又并非所有的这类相机都有电子观景窗,所以也不能用EVIL系统简称所有此类相机。
三星NX系列
MILC?单电?
又或者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或可换镜头相机,简称MILC(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 或ILC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比较正确的称谓却仿佛并不流行。更有网友称此类相机为“单电”来对应单反,意思可能是单镜头电子取景器,十分有趣。
在此,姑且称此类相机为以M4/3为代表的“单电”相机产品吧。
利弊尽显
细数蜜饯
长期以来,止步数码单反相机的消费者无疑是烦恼于它的老生常谈:体积庞大,重量不轻,十分不便于携带。以“卡片之薄,单反之用”的理想下成就的“单电”类相机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它填补了“需要备用机的职业摄影师”和“需要轻便机型的摄影爱好者”这两大用户群体对数码相机的潜在需求的空白,“口袋机的大小,专业机的性能”促使专业相机预备“脱胎换骨”跨入“微型时代”。Micro 4/3正是这个微型时代的里程碑:由日本BCN调查公司采集的数据“2009年9月数码单反相机在日本市场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8%,是有此项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与此相对应,Micro 4/3系统在9月份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至16.3%……”正好显示了这一事实。Micro 4/3系统可以用更小的体积,实现单反相机 “单一可换镜头”和“通过镜头取景”两大要素,也保证了与单反相机相近的图像品质——只不过变目镜取景为电子取景器。
其中的代表作奥林巴斯PEN DIGITAL E-P1更是在全球各地市场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销售业绩,更荣膺欧洲影像及音像协会“EISA 2009-2010最佳产品”大奖,再续了“PEN的精神”。仅仅五个月后,奥巴PEN DIGITAL E-P2 诞生了。它保留了E-P1的特色功能,并增加了全新的多功能数据接口,可以安装全新开发的VF-2电子实时取景器。在镜头群方面,它不仅可以使用奥林巴斯M 4/3规格专用镜头,还可以通过转接环获得4/3系统庞大镜头群的支持。配合高性能的图像处理引擎和与专业单反相机一致的菜单功能,这都使“微型时代”距离我们更近了一步。不可忽视的虫牙
可惜的是,“单电”类相机并没能做到“卡片之薄,单反之用”理论上的完美。最初,当松下G1和GH1一经出世,体型硕大几乎成了松下“单电”类相机最大的败笔(Panasonic说做成像 DSLR 的外观是故意的……)。另外,和数码单反相机DSLR 相比,Micro Four Thirds 这种无镜箱、无光学观景窗的设计存在许多为 DSLR 拥护派所垢病的缺点。
最主要的一个,是在于采用光学观景窗的 DSLR 在光线不足的时候取景远比M4/3相机容易,因为如果用眼睛直接看就不需透过感光器做一次转换,不会发生明明眼睛还看得到周围, LCD 上却黑蒙蒙的一片的惨况。
另一点是在对焦上,有光学观景窗的机器可以透过五棱镜里的一个相变感光组件进行对焦,而M4/3只能靠 CCD 上的对比差来对焦,所以速度和准确性都有差。
最后,噪音问题也困扰着一些购买者。感光器和噪声的多寡是有直接关系的——假设同样都是一千万像素的相机,感光器面积愈大,分配到每一个个别的像素上的光就愈多,这时感光器就愈能分辨出入射光的色彩和强度,自然噪声就会比较少。调高 ISO 的过程就是将讯号成倍地放大,如果噪声强的话,噪声也会跟着被放大。M4/3 系统的感光器小于 APS-C,但大于卡片DC,所以理论上同像素数下,其感光器高 ISO 表现应当介于小 DC 和 APS-C 相机之间。再加上机械快门的影响,感光器上的微透镜、数字讯号处理器等许多其它的因素,使得M4/3先天上有噪声方面的劣势。有些网友更表示,手里的单反已经够响了,绝不会去再去买一个很吵的“单电”的。
同时,价格昂贵也狠狠地拖着“单电”的后腿,令此类产品无法走下圣坛更接近大众。各个品牌的“单电”产品均价在6000—7000元左右,而入门级单反则在4000—5000元的水平。虽然在不久或有点久的将来,成本会降低的,相机也更便宜的,但在目前的市场中想拼得更高的份额,价格门槛有可能成为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因素。简单地总结一下,实际的性能实现过程中,“单电”跟专业级单反相机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外加没有性价比完美的这张王牌,“单电”与“卡片之薄,单反之用”的理想可能还有不止一步之遥。
A老师分“蛋糕”
什么人真正需要“单电”?
若干消费群体都体现出了对新式“单电”的期盼,广大女性摄影爱好者渴望一台性能,体积和易用性平衡的创作工具;拥有专业单反的摄影师也会渴望获得便于携带,能够以最快速度投入工作的抓拍备用机;情迷时尚的年轻人也不会放过这样一台性能不错的潮机;而艺术创作者则希望一台能使他们摆脱笨重器材羁绊、告别繁琐操作、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的伴侣。虽然实际一点讲,对于现有的M4/3产品也好或者其他制造商的产品也好,无法满足专业素养的成像使用需求,换句话说,用惯单反且不嫌沉(多为男士)的消费者是不会去购买此类产品的。但面对更为广阔的大众市场,现有单反的携带和使用模式都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市场调查显示,约有不止20%的卡片相机持有人表示曾想过购买单反相机却因为其体积、重量和复杂的操作而没有实现购买行为,卡片式便携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的购买率大约是10:1;也就是说, 即使只有20%的卡片相机市场也要比2倍的单反相机市场要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M4/3 “单电”产品并不是在与4/3产品争夺市场而使后者市场萎缩,真正的蛋糕是传统的卡片式便携相机市场。在未来的5年甚至10年间,更多的制造商参与到“单电”类产品的制造狂潮中来,此类消费品的市场将不断的扩大,更理想的性价比的实现将令“单电”类产品理所应当地逐步取代低素质的卡片相机。 劣势所不能阻挡的前进之路
单反结构的出现,曾经是相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它让更多摄影师摆脱沉重的座机,告别使用不便的双镜头反光相机。不仅仅在相机行业,在当今这个信息化背景下激烈竞争的时代,任何应用型产品尤其是消费类产品都无法避免要走更小巧更简便性能更卓越的路线。打个比方,我们从Play Station一代和二代的微型化就能预见到PS3的微型化是毋庸置疑的必然结果。对数码单反相机产品来说,在数码时代到来后,当把实时取景系统,机身防抖机构,超声波除尘滤镜等数字影像时代的技术成果一股脑都“塞”进入门单反有限的身躯内也无力实现数码单反的普及,保存现有的实力而在技术不断改进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缩小体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我们在上文历数的各种不足都不能成为阻碍“单电”类产品前行的理由,而是应该成为此类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前行的助推器。而所谓的价格门槛,解决只是个时间问题。A老师随机访问了几名大婶级(较吝啬人群)摄影狂热者,大婶们都苦于受卡片机性能所限又迟迟犹豫不愿购买单反相机,对被问及会否购买昂贵“单电”类产品的回答十分轻描淡写,“过一年肯定得降下来”。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却点出了两层含义,一是她们需要这类产品,将来如果价格合理她们一定会购买;二是几乎任何产品都逃不过降价的命运,降低成本是不变的定律。
乐观小结
在今日在柏林对奥林巴斯产品总规划渡边晃的一次采访中他提到,“EVF和更多的镜头(包括饼干)都在开发,OLMPUS对于此市场雄心勃勃”;“原厂有两支转接环分别供4/3镜头和OM镜头转接,MMF-1转接环可使ZD4/3镜头在E-P1上实现AF的能力”;“预计2010春天,至少推出一支高倍率变焦镜头或广角变焦镜头”;“如果用户对定焦镜头需求大,将把定焦开发列入优先清单”;“将按照用户的要求续开发饼干镜头”。由此可见,制造商对其产品和潜在的这块美味蛋糕均充满了信心。以M4/3为代表的“单电”,一类有消费者真正需要并且制造商由衷想创作的产品,又怎么会不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呢?(文/Alanis 编辑/姬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