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现在中国的恐龙化石【恐龙过去】 动物世界

1902 年,沙俄的一位上校在黑龙江南岸从中国渔民手中获得一些巨大的动物化石,开始时被误认为西伯利亚猛象化石,后经在同一化石出土地点的数年研究和发掘,终于组成了一具完整的鸭嘴龙化石骨架,考古界称之为“满洲龙”。该恐龙化石骨架现仍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央地质委员会博物馆内。从嘉荫发掘的恐龙化石至今已组装成 10 具恐龙化石骨架,分别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长春地质学院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地。
1978 年,当时的恐龙化石发掘地被有关单位命名为嘉荫龙骨山。龙骨山因埋藏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而蜚声中外。经全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研究鉴定,出土的恐龙属鸭嘴龙亚种,繁衍时代为晚白垩纪中晚期。此外,该地晚白垩纪地质剖面完整,层序清楚,在含恐龙化石层位之下的细砂岩、粉砂岩、页岩、油质岩中发现丰富的被子植物、腹足类、介形虫、叶肢介及鱼类化石,填补了我国晚白垩纪植物发展史上的空白。因此,对于研究我国晚白垩纪古地理、古气候及地球演变、生物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据我省地质矿产局专家介绍:黑龙江省嘉荫县恐龙化石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爬行动物化石。其出土的确切位置是:嘉荫县城南西 9 公里处,渔亮子——小滚子沟之间。这里也是我国发现最早,并经科学记录的恐龙发掘地。因此,嘉荫县恐龙有着“神州第一龙”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