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栉龙(Parasaurolophus)【恐龙-鸟脚亚目】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11-11-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副栉龙

化石时期: 晚白垩纪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鸭嘴龙科 Hadrosauridae

亚科: 赖氏龙亚科 Lambeosaurinae

族: 副栉龙 Parasaurolophini

属: 副栉龙属 Parasaurolophus

Parks, 1922

沃克氏副栉龙 P. walkeri (模式种)

P. tubicen Wiman, 1931

P. cyrtocristatus Ostrom, 1961

副栉龙(属名:Parasaurolophus)又名副龙栉龙,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目前已有三个被承认种: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P. walkeri)、P. tubicen、以及短冠饰的P. cyrtocristatus。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副栉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副栉龙的首次叙述是在1922年,由William Parks借由在亚伯达省发现的一个头颅骨与部分骨骸叙述。副栉龙的最亲近物种应是最近在中国新发现的卡戎龙。副栉龙因它们的头盖骨上大型、修长的冠饰著名,冠饰往头后方弯曲。这种结构引起许多科学文献的讨论;现在对于该冠饰主要功能的意见包括:辨别性别与物种、共鸣器、以及调节体温。副栉龙为罕见的鸭嘴龙类,目前已知少数良好标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