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植物油源
油料分为食用油和工业用油,能为人类提供“石油”的一些植物,都放在《石油植物》一节中介绍了,在这一节中我们要向读者介绍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用油的植物。
人们在驯化利用谷类、薯类作物的同时或稍后,又找到了能量更高的食用油植物。由于食用油主要是浓缩的物质,它们与相同量的糖类或蛋白质相比,其产生的净热量比上述两种化合物高两倍以上。此外,食用油是油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如交通工具是人的载体),并提供动物有机体生存所必需的主要脂肪酸。除了直接营养身体外,它们又是增加食物风味的必需品,例如你曾吃过水煮的面食与油炸的面食吧,其风味就完全不同。用这两种加工方法加工同一种原料,哪一种方法加工的成品香气浓、风味好呢?
在整个植物界中,从菌藻植物、苔藓植物、羊齿植物一直到种子植物,都含有脂肪。含有食用油的主要种子植物大约有45个科,其中最重要的科有禾本科、棕榈科、胡桃科、十字花科、豆科、锦葵科、山茶科、木樨科和菊科。从现在世界上的产量来看,占重要地位的食用油植物为大豆、花生、棉、椰子、向日葵、油棕、油菜、芝麻、玉米、油橄榄。
油料植物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它们种子中贮藏的脂肪,主要食用油料植物的种子含油率约为40%,有些高达70%,大多数是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食用油来源的主力军,一些野生食用油料植物也是如此,木本油科植物的生产只限于局部地区,如油棕、椰子、油茶、油橄榄。根据全国野生植物普查资料表明:不少油料野生植物的含油量不少于已栽培的油料植物,例如花生含油40%~50%,大豆16%~25%,油菜38%~40%,而野生油料植物,榛子仁62%~65%、毛子35.7%,野大豆22%,花椒籽22%,黄连木籽56%、播娘蒿41%。还有榧、竹柏、野胡桃、核桃楸、碱蓬、黄花菜(野油菜)、胡枝子、臭椿、香椿、文冠果、木棉、茶籽油、天目紫茎(野茶子)、鸡蛋果、紫苏、盒子草、苍耳等野生植物含油量都很高,均可食用,或工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