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图像转向的意义—技术之后是什么?(2)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1-07-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意指的规则

如果你有幸区分开了“有价值的事情”与“有意义的事情”之间的不同,那么恭喜你,开始从图像转向的外行,进入到内行的区间。

作为内行,我建议你在做具体的事情——无论是技术工作,还是商业工作——之前,再做最后一个准备:了解意指的规则。

1、解决意义生产的主要矛盾

意指的规则,就是意义的生产规则。“意义的产生必然受制于意指规则”,不了解生产规则就去生产,或者你是天才,或者你是乱来,还可能你从事的将一直是小生产。

图像转型的意义生产将来遇到的主要的矛盾,一方面是商业与非商业的矛盾。从意义追求本身来讲,它是非商业性的。人们获得意义的自由,本身也是为了摆脱商业化对人的异化的束缚。另一方面是解决技术性的矛盾,即“可言说”(能指)与“可知”(所指)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难以解决是因为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一点说,它更象是艺术,而不是商业。

但是,这不等于说,图像转向与商业化是完全对立的。从商业和技术角度看,有两点理由,使人们看好它们的结合。

第一,价值与意义,本来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业存在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本来,服务业创造价值,而体验业创造意义。在服务中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价值,这一点无须证明,人人皆知。

第二,从技术角度看,在图像转向中,突破可知与不可知的屏障,得到两个大的方面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是图像技术本身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形象体验支持,未来人们可以象阿凡达一样进入真假莫辩的虚拟空间;另一方面是意义感知技术的不断进展,会提供更好的人工智能(包括搜索技术、知识挖掘技术),使区分此个性与彼个性变得在成本上可以接受,从而有力支撑的体验服务者或生活方式设计师的一对一服务。

2、图像转向需要模式突破

意义的生产,同时是意义的循环。这意味着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区分变得模糊。一个作品的意义,更多要取决于每一位读者、观众、听众的再阐释,才能得以完成。在SNS的条件下,它甚至可能是一种全球协同下的“孤独的狂欢”。这对于过去以精英为中心的价值生产方式,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从图像技术的发展来看,我们不光要注意图像本身的技术,还要以同样的重视程度,注意互联式分布式、双向互动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因为意义的生产与意义的传播,最终将统一在一起。其中,P2P技术的发展,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都会与图像转向实现深度融合。

我们看到,早期视频的发展,显然没有重视这样的规律,仍然按照以精英为中心的生产方式组织商业行为,把版权作为发展的核心,这些都是不适应潮流的表现。在图像转向时代,开放的云计算的模式,将最终取代生产者为中心的版权模式。创造意义,将不再意味着进行意义的生产,而变为提供意义的服务(生产免费而服务收费,如SaaS)。

意义的创造,不同于制造业,也不同于服务业,正是它的主流化,将最终驱使产消合一成为主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

3、低成本实现意义创造是新赢家的特征

图像转向带来的商业问题也有其特殊性。新的赢家将具有何处特征?

霍尔在“作为一种意指实践的定型化”中,曾借用戴尔的话,指出赋予事物以意义的定型化方法:“一种类型就是任何一种简单的、生动的、记得住的、易于捕获的和广为认可的个性化,在其中少数特征被预设,而且变化或‘发展’被减少到最小程度。”

意义是一种极特殊、个别的东西,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意义。满足一个人的意义不难,但满足全社会每个人的意义,为人人服务,就会成为商业难题。以创造意义为中心的商业,难点在于低成本个性化。

这是与服务经济不同的地方。服务经济可以通过统一的服务标准,提供无差异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如果统一标准失灵了,成本如何控制,就成为图像转向后面临的非常实际的问题。

规模化定制固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它只是过渡性的。个性化定制才是终极性的挑战。在个性化定制中,成本不再取决于规模扩大,甚至可能是规模不经济的。

本文已没有篇幅再长篇大论地展开这个话题,我只是把结论摆在这里。我认为,图像转向后的经济,将迥然不同于现代经济,它将属于后现代经济(参见本人《后现代经济——网络时代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一书)。在后现代经济中,一个经济学前提假设级的改变在于,第一,从报酬递减型的经济(新古典主义经济)转向报酬递增型的经济(新经济增长型的经济),为此,图像及意义的生产,将普遍调大初始固定资产投入,而缩小边际投入的比重。这在商业上将意味着平台与增值业务的分工与合作将普遍出现。第二,从规模报酬递增型的经济(新经济增长型的规模经济),向范围报酬递增型的经济(新经济增长型的范围经济)转型。为此,图像及意义的生产,将普遍将固定投入转向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这些规律同样适合整个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是,只顾创造价值,而忽略创造意义,因此脱离了真正有意义的日常生活,而退化为商品异化的消费文化。图像转向应摆脱这种传统模式,为社会提供更高附加价值的文化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步入了以视觉图像为主导的时期。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人类文化日益摆脱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面向图像文化转变,以摄影、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意义的发现和创造,促成整个文化领域的转型和提升,导致经济的变革,激发人们自我实现需求,并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