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终极革命:以人为中心的产业
借助芯片,各种各样的图像信号可以直接显现在人脑之中,人本身就是最强大的终端。
当虚拟世界无限接近现实世界时,我们是否还分得清虚拟与现实?
当前在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各个行业兴起的视觉革命,正在打造一个无限接近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影片《阿凡达》依靠逼真的3D特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并最终赢得了高达27亿美元的票房。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这些3D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令人相信科技的进步确实能够改变电影的观感。
不过阿凡达并不是视觉革命的终点,未来真正的立体电影并不需要通过荧屏来展现,人们可以将影像放映到自己周围的空间之中,就像虚拟的世界真在眼前发生。
而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手指的触摸,参与情节的发展,并最终改变事件的结局。你是整个影像真正的中心。
视觉的终极幻想,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世界。
视觉终极革命:以人为中心的产业
人像合一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影像都是通过屏幕来展现的,电视、电脑、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三种屏幕。即使我们走到电影院,看3D大片,我们还是需要借助幕布和3D眼镜。几千年来,对屏幕的改进过程,实际上就是视觉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
新的屏幕技术还在不断显现,柔性显示技术、激光显示技术、3D显示技术……为了突破传统屏幕在能耗、体积、显示效果等各个方面的缺陷,相关的技术改进从没有停止过。然而未来的视觉技术革命将完全超越现有技术的想象力,真正突破进入另一种境界。
全息投影技术就给我们带来新的联想。这项技术的效果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可以把千里之外的图像直接显示在用户的面前,借助空气形成屏幕,用户触摸屏幕可以与影像产生互动。由于空气这种显示材质具有显然的立体性,空气中产生的影像也是立体的,展示在用户面前的虽然是虚拟的画面,却拥有真实影像的实际震撼力。就像很多科幻大片里出现的场景,不同的是,科幻变成了现实。
全息投影技术突破了传统屏幕面临的“声、光、电”的限制,不过这项技术还不是视觉革命演进的终点。因为图像在人脑中的形成还需要借助中间介质——不论是CRT、LCD还是空气。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将能够闭上眼睛感受图像电波,图像在人脑中自动生成。人们不再需要“观看”影像,而是需要“体验”影像。
脑电波技术的发展,让视觉技术的未来呈现出新的图景。
现代科技已经可以捕获脑电波,不过目前的脑电波技术主要体现了读取上,也就是脑电波的输出上。随着将来人们对脑电波的认识越来越多,将可以直接向大脑输入信号,大脑通过读取这些信号形成影像。
利用比较成熟的脑电波控制技术,人可以与影像进行互动。人们闭上眼镜,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影像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们可以交流、游戏、观看视频,甚至可以创造内容,传输出去。人与影像结合在一起。
这一切并不遥远,芯片植入技术的发展可以使这一切变为现实。
美国布朗大学的瓦维克在2002年将芯片植入自己体内,并成功用其控制一条机器臂的运转。两年后,美国人马修内格尔在接受芯片植入后说:“语言无法表达我的感受。通过思维就可以实现你想要的,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它(机械手臂)都可以实现。”
这让人产生一个惊人的联想,人体本身是否可以成为终端?如果在人体内植入芯片之后,可以自动接收外界产生的各种信号,包括图像、声音、气味等,那人类就相当于拥有了“第二大脑”。现在的大脑还无法直接接收某些电子信号,这些信号需要经过电脑的硬件处理,最后形成大脑可以接收的图像、声音等。将来在人体植入芯片之后,这些信号将可以直接通过人体内芯片的处理反馈给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