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互联网从裸眼3D笔记本开始
裸眼3D技术相比较于裸眼3D电视更加容易实现。
在显示领域中,一共有两条线在发展,一条线的发展是轻薄、易用。从CRT技术到平板技术到超薄LED、OLED的技术过渡,代表着在个人消费显示领域的技术发展。
而另外一条主线的发展则是从黑白-彩色-高清-3D立体显示。彩色代替黑白是一次显示技术革命,此后的显示技术将会围绕3D显示技术为主线。3D技术革命已经到来,3D影像技术将是追求还原真实的关键。
3D互联网从裸眼3D笔记本开始
眼镜里的3D世界
在真实世界中,人眼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场景,而人眼能看到真实的立体场景的原因是双眼视差,即左右眼看到的图像稍有差异。我们以往看见的都是利用二维的显示技术展示真实的三维立体场景,现在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模拟人的双眼,通过3D立体显示技术达到还原真实影像的目的。
现在的3D显示技术,最普及的就是需要佩戴3D眼镜来获得3D效果的显示技术,最为人所知的应用就是阿凡达这种3D电影了,而依照原理的不同,3D眼镜可以分为4类,红绿眼镜、偏光眼镜、快门式眼镜以及头盔式眼镜。
其中红绿式眼镜原理最为简单,因为红绿光具有不同光波长,红绿眼镜可过滤出不同颜色的影像,左右眼就会分别接收到略有差异的画面,最后由大脑合成至立体影像。可以说,一个上课有认真听讲的中学生就可以自制,但拥有如此低的成本,也不可避免的造成其只能看到灰阶或单一色调的画面,且对人眼伤害大,因此3D显示想要普及,靠红绿式眼镜原理无疑是不现实的。
相比较于,看一会就会头晕的红绿式眼镜来说,偏光式眼镜的表现就好的多了,偏光式眼镜镜片由水平及垂直的偏光镜片组成,通过偏光眼镜,左右眼可分别接收到不同偏振光线所组成的影像,从而达到3D效果。但因为采用的是类似小孔成像的原理,所以偏光式镜片因为大量光源被浪费,只有极少数光透过“小孔”到达人眼,因此会有显示亮度低的缺陷。这对于已经习惯于各种高清视频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在目前需要3D眼镜辅助的显示技术中,内容资源相对最丰富的当属快门式技术,快门式主要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至少120Hz)实现3D效果,通过液晶开关技术遮挡左眼和右眼,用时序方法让左右眼交替看到不同影像。但一来快门眼镜的价格仍然无法达到普及的水平,另外在其光线充足的环境中会产生严重闪烁感,而光线不足时眼睛又容易产生疲劳,总之对眼睛的负担仍然不小。
另外一种,目前可以算是显示效果最好,但也最不普及化的就是头盔式的3D显示器,这种显示器是在眼镜上做两个屏幕分别给左右眼观看不同影像以在脑中合成立体图像,虽然相比较以上三种3D眼镜,其显示效果要好、也不易造成使用者头晕的现象,但其高昂的成本以及笨重的体积几乎令所有人对其望而却步。
当然,需要眼镜中的3D显示技术还是有着诸如不方便、不卫生等共同的缺陷,目前的3D眼镜市场并没有一个评判质量的统一标准,也是造成其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