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曹国伟先生的一封信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1-06-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新浪网6月28日文章“《互联网周刊》资不抵债:1元拍卖公司20%股权”(署名记者罗亮)一文,从标题到内容,对企业正常的股份转让行为有意进行错误解读和渲染,误导了公众,很显然也损害了《互联网周刊》的形象,包括本刊各有关管理方和各级员工的感情,我们对此非常遗憾。

新浪网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之一,得益于多年、数代领导层及广大媒体员工的努力和积累,得益于公正、客观、及时地报道资讯的传统,也说明一定有明确的新闻理念和原则,来之不易。自“新浪体育”开始,新浪网作为我国最早的网络媒体之一,是很多人心中为数不多的在中国堪称卓越的信息提供者,为第一批网民带来了精彩的体验,至今记忆犹新,也为新浪网络媒体品牌的发展打下了领先的基础。

新浪微博之所以在竞争环境已不同当初的情况下,仍可能给新浪带来另一次机会,相信也与新浪多年形成的网络媒体形象相关,与人们较为普遍地对新浪网作为网络媒体层面的信任相关,也就是说与媒体公信力和美誉度因素相关。新浪如果特别想做网络大众媒体中的“大报”,想做网络媒体中的某某某,那么像6月28日此类报道之从标题到内容的思维态度、操作手法,同时也必然伤及新浪自身。新浪网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好形象受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微博之微,微博之飞,乃至微博之分,也在于新浪网络媒体公众形象这一宝塔的基座。

新浪网应是值得期待有可能成为继续领先的网络媒体。不仅我们及我们周围,目前很多时候还是新浪网的读者,也一直倡导周刊要以新浪的过去乃至今天为榜样,要坚持不懈地秉承自己的理念、目标、价值观,在信息繁杂、读者忙碌的网络时代,做一个负责任、有公信力的媒体,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对于大家常说或公众心目中的“小报”类现象,如市井化、断章取义、偷换概念、低俗抓眼球、标题党等等,不希望出现在我们曾经尊重的企业中,不希望看到我们曾经尊重的企业长期培育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日见丧失,不希望看到一个伟大的公司日见平庸。

新浪对“来之不易”的慎读,还应该考虑到,一个更完善、更先进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形成,不仅是技术、模式等手段层面的创新抑或领先,越来越多的CEO们正在努力塑造企业文化,管理越来越不再是管理和被管理,一切从良知开始。我们一位老员工到腾讯工作后,曾回来传达感受,仅以一个故事:当腾讯的销售部门和产品部门发生意见分歧时,永远是产品部门的意见最终获准,上级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读者体验,这就是典型的价值观导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点点滴滴,滴滴点点。

在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乘热情乘能力的成功方程式中,他是这样说的“思维方式在要素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方向性。换句话说,它可以是正的善念,也可以是负的歹念。有些人把它发挥在正面的方向,也有人把热情与能力用于负面的方向。”提供精神产品的,责任尤为如此。人们最需要的是积极、上进、光明、直面、力量、勇气、快乐、帮助、提醒、真诚的批评、刻骨铭心的经验或教训。如果我们的管理使负向思维得以摒弃,还有什么需要管理吗?或以为,这就是正。

国人王阳明对此是这样表述的:“尔那一点良知,正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去做,善便存,恶变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或以为,这就是正。

我们的读者定位是:各行各业关注互联网的CEO。我们不仅盼望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新浪,更盼望越来越强大的企业群体。强大来自得到信任,而且获得尊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