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加快宽带升级 竞争主体不宜过多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9-08-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眼下的宽带市场热闹非凡。尽管中电信正疲于合作升级骨干宽带网,但中移动在市场宣传促销方面的抢攻搅局却在动摇这位“宽带一哥”的现有位置。来自多家媒体近日的消息,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最新推出“充话费,送宽带活动”,这是其自去年底启动首批光纤接入工程,大规模部署全省FTTx(光纤到户)以来,发力宽带市场的又一大明确信号。

宽带市场的竞争主体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业内专家对此并不看好。与其使竞争主体过多导致的竞争过度,引起又一轮浪费成本的重复建设,倒不如让现有宽带运营商切实升级网络更利好用户。

移动领域竞争不足,固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固网领域竞争过度、移动领域竞争不足的中国市场情况早为专家觉察并引起重视,否则,以开放移动通信市场为目标的第三次电信重组便大可不必。但从移动领域来看,原固网运营商拥有了竞争移动市场的基础条件,却不等于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就此终结。

中移动Q1净利润达252亿元,是中电信47亿元净利的5倍以上。其净增移动用户1991万户,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之中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这说明,进一步向原固网运营商开放移动市场,依然是中国的电信市场当务之急。

这在全球通信发展中都是趋势。移动通信需要引入充分竞争,是规律。

从固网领域来看,固定网络具有的全程全网和天然垄断特性,决定了其只能进行适度竞争,大规模再建光纤入户只能是浪费成本的重复建设,这也是重组限制中移动大规模交叉补贴铁通宽带业务的原因。但目前,中国移动江苏、重庆、广东等公司却都事与愿违地展开固网宽带的经营业务。移动市场的充分竞争尚未全面展开,固网接入领域的过度竞争却有增无减,新一轮的资源成本战着实堪忧。

成本战危及国家宽带战略,用户更需切实的网络升级

从国家角度看,宽带市场的发展绝不只是电信业一家之事。过度竞争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消费者。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信专家邬贺铨因此提出,要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宽带的发展。由此可见,引入过多竞争势必危及宽带国家战略的实现。

一方面,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顺颐认为,我国政府直接投资宽带战略的可能性不大,应更多依靠运营商,通过政策引导和统筹组织来规划宽带发展大计。但如果,现在运营商自己反倒深陷你死我活的宽带成本战,浪费国资不说,国家的宽带战略从何谈起?

另一方面,宽带网络是一个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尽管我国的宽带骨干网已经基本建成,但是目前的接入条件尚不能完全满足大容量流媒体业务需求,一些带宽稍低的用户在观看视频节目时常遇上“马赛克”现象,严重影响感知和体验。

因此,无论从成本,还是用户需求,对我国现有宽带网络服务进行升级都比运营商在市场攻略上拼个鱼死网破更实在。

接入低值化是大趋势,广电介入宽带市场应重内容服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解决宽带市场过度竞争,并不只是运营商之间的纠葛。广电系统也决定大建宽带,目标就是数年内建成速率100兆的有线宽带网,这让宽带市场的竞争主体更加庞杂。

今年以来,“移动有线通”大幅广告登陆泉州报纸,低资费的宽带包月进逼中电信现有的宽带用户市场,打的还是价格牌。继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正式向“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ISP经营许可证后,《上海证券报》近日又获悉,工信部、发改委等几部委即将联合出台三网融合最新文件,明确电信与广电实现双方有限制的开放。这被不少人认为是广电宽带元年的到来。

但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却认为不然。广电进入宽带市场是无可厚非,也是三网融合的大势所趋,但三网融合的最终目标却不该是危及国家宽带战略。因此,倘若与电信运营商抢夺宽带接入,广电便真负了政策面的用心。

举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广电数字电视转换在全国可谓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的批评甚至怨言却愈演愈烈。原因就在于内容与服务并未发生本质改变,数字转换造成的成本增加却提高了收视费。

专家因此认为,宽带发展最终是要靠内容取胜,接入低值化是大势所趋。因此三网融合下的广电进入宽带市场,应以丰富内容服务为主,不宜全做接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