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皂山景区介绍

王朝景区·作者佚名  2009-08-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道教圣地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东岸,绵亘200余里,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相传道学家葛玄曾 在此修真司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

葛玄曾在骆驼峰峰之侧修建卧云庵,筑坛产灶,炼丹八载,终于炼成“九转金丹”。他服丹“飞升”后,被道教尊为“太极仙翁”。葛玄的“仙迹”使得阁皂山成为一名胜,道学家云集于此。北宋杨中《阁皂山景德观记》云: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各五百间,可见当时之盛况。阁皂山知峦越百,仙道遗迹比比皆是。

凌云峰峡口的悬崖上,飞跨着一座石拱桥名曰鸣水桥。它建于北宋政和元年(一百一十一年),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桥拱至今完好无损。

南宋宰相周必大在《阁皂山崇真观记》写道:“江湖宫观,未有盛”。朱熹两次在阁皂山“道德宫”讲学,因此,“道德宫”一度被称为“紫阳书院”。

葛玄的“仙迹”使得阁皂山成为名胜,道学家云集于此。北宋杨申《阁皂山景 德观记》云: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可见当时之盛况。

如今的阁皂山与当年鼎盛时期已是不可同日而语,破败的道观,烛火暗淡,香客稀少,投入很少,在庙门前,看见石刻题名,均是信徒三五百捐资名录,数目之少让人捉襟见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