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实现大国金融
全球金融危机发展到今天,已蔓延传染到实体经济。银行的倒闭和惜贷,使全球陷入流动性短缺的困境,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遭遇融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危机下的现实难题。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为此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也在努力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各地方政府着力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中国金融网自即日起推出10集《金融助推中小企业破解融资困局》系列策划,以多维的视角、独家的解析,破题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到今天依旧承受着重大压力,“触底”之说争论不休,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在此轮危机中屹立不倒,并且正在朝着稳步回升的态势健康发展,应该说与国内一直以来的谨慎客观的外汇政策和金融举措息息相关。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内经济如何把握机会创造“奇迹”成为世人瞩目的亮点。作为在国内承担着75%就业率的中小企业,如何汲取各方“营养”摆脱困境、成长壮大关系着国内经济的复苏速度。
改革开放30年,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其发展态势令人振奋,政府在政策支持方面也很重视,但是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信用建设不完善、有效抵(质)押品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融资不畅成为掣肘的瓶颈。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有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创业投资、产权交易市场、集合发债等形式,但是典当、融资租赁、PE、拍卖、中小企业投资等旧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的要求,因此应运而生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的形式。
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在3至5年,甚至有2.9年一说,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在淘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近年来总体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大量的企业倒闭或者濒临倒闭,国内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品牌,在经济危机重压下企业出口和生产受到严重损伤。
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众多官员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央行副行长易纲称近期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正在增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生态建设息息相关,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中国以大国姿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的背后,就是中国拥有规避金融风险的良好环境。为此,中国经济基本面在危机中保持良好,并将率先走出危机阴影。这一切,得益于中国近年来发起的金融生态建设。近观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百出,远观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经验和境遇和我们存在着相似和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数量也在国内企业总数量中占据较大比例,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同。每个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也存在不同之处,例如韩国感受到大企业病之痛,就开始去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中小企业对策。
大型国企是中国经济手掌心,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手背,只有它们都健康成长,中国经济这一拳头才能更有劲。但现实中他们的待遇往往不同,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占据了大量政策、资金及市场优势,甚至是垄断地位,它们在获取超额利润的同时更加速了对各类资源的占有,不断强化自己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却很难享受到与国企一样的优越地位,在融资难、成本上升、出口下滑的挤压中,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近来银监会对中小企业融资提出特别要求,大中型银行要设立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大商业银行都相继重组新设了小企业金融部,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特别是大中型商业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出于贷款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大中型商业银行并未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足够重视,由此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往往告贷无门。仅仅依靠现有金融体系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很多局限性,客观而言,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目前多为民营企业)而设计。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征途中,政府决策、金融监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等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建立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或许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中小企业创造了社会价值,却得不到金融支持,我们把中小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与其创造的价值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二者很不相称。银根放松,中小企业是否真正得到扶持,也许有人会说,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开始放松,企业融资环境在理论上趋向宽松。特别是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新增信贷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
从制造大国进军金融大国的梦想,此时已初具雏形。国家主席胡锦涛多次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在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的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越来越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其中,金融发展坏境问题一直被明确为重头工作。温家宝总理曾提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关键。G20峰会上的中国荣耀,100多家城市掀起的金融生态建设浪潮,无不在向世界昭示:大国崛起的资本之梦,正在书写着放眼全球的磅礴乐章,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就是务实的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