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内需拉动 制造业离春天有多远?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9-02-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国家出台的4万亿刺激内需计划,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逾20万亿总额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涉及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此前,制造业协会相关人士评价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时认为,“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中国制造业十年之内优势仍将存在。”

长期关注制造业的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金融危机促进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有利契机,借助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契机,中国制造业要从产业结构、管理升级等方面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迎来制造业的春天。

制造业境遇

受金融环境恶化、高油价、老百姓购买力降低、经济严重下滑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下。

制造业协会相关人士则认为,“倒下去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在能源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选择自行灭亡或破产,是自然现象,也是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必然。”

“每一次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都将是某些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制造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金融危机导致的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

在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中,对制造业的倾斜无疑让制造业前景更加明朗。媒体和部分制造业企业高管纷纷用“拐点”一词来评述“万亿”恢宏数目对制造业的影响,“制造业将出现明显改观”、“制造业春天来了”的论断在坊间流传。

而一些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则对此持保守态度,“制造业应该将关注目光放在如何过冬,而不是万亿上”,一家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说。

沈国康指出,新形势下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并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格局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在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外国企业竞争中,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品牌、渠道等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改变产品低附加值、低利润局面,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初级加工者”角色,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