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神七”发射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冲天

·航天员如遇险4小时回地面

·神七遭遇空间碎片概率极小

·设计师详解中国舱外航天服

·选第二批航天员将考虑各个行业

·近距离观察航天员训练过程

·1999元笔记本时代来临!

·美研制液态镜头相机

·放射物质穿越时空行凶?

· 全球十大最壮观坑洞

■返回舱

返回舱直径达2.5米,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的最大的飞船。航天员在返回舱中间座椅就座,眼前是整块仪表板,上面布满了10余件液晶显示板和各种操作板。仪表板在正前方的最佳视角范围和视距里,航天员不需要抬头或低头,可以很舒服地观察和操作。

两个主显示屏既可互为备份,也可显示不同内容,旁边6个小显示屏显示的是跟航天员直接相关的分系统数据。所有需要航天员操作的按键都比较大,间距也很宽松,航天员半躺在座椅里也触手可及。

向船舱的左右两边看,新型的阻燃材料质地柔软,呈浅咖啡色。试验表明白色和浅咖啡色对人的视觉刺激最小。目力所及之处,看不到任何裸露的管线或设备,舱内空间虽然不大,但整洁干净,让人心情舒畅。

船舱两边都有舷窗,遮光罩可根据航天员需要拉上或拉开。右边座椅上方是一盏冷光源的白光灯,灯由一组灯束组成,发出光均匀不刺眼;左边座椅上方是一个摄像机,航天员在舱内的图像就是靠它传回地面。座椅的后面,伞舱包、航天员服装包、救生用品包整齐地固定在舱壁上。

■飞船

“神七”档案

【身高】9.19米

【体重】7890公斤

【组成】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能力】在轨正常飞行3天,并具备最长5天飞行能力

■轨道舱

轨道舱壁也是咖啡色的装饰材料,干净整洁。两套舱外航天服放在轨道舱支架上,加上30多件配套产品,占去了舱内三分之一的空间。轨道舱上有食品加热器、大小便收集装置、睡袋等航天员生活用品,还有9个出舱活动需要的氧气瓶。这些设备都巧妙地隐藏起来,只在航天员需要时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通径85厘米的出舱舱门,在飞船绕地飞行时冲向地球的方向,航天员一打开舱门,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了。

飞船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可留在轨道上数个月,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技术实验。

■飞行手册

与“神六”飞行相比,“神七”的飞行手册从3本增加到7本,航天员要进行的操作单元从几百项增加到1000多项,而每个操作单元还包含数十个步骤和上百个动作。

多种手段保航天员逃生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飞船的返回舱好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两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而带飞船离开箭体。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逃逸塔将紧急启动,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飞行至安全区域,然后抛掉逃逸塔和轨道舱,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舱门

航天员身着出舱航天服,充压后服装体积会增大,舱门通径比“神六”的750毫米增加了100毫米,便于身穿航天服的航天员进出。

■衣架

轨道舱内放置着一个“衣架”。两套舱外航天服就放在轨道舱支架上。

■太空马桶

航天员采用“马步”的姿势,将大、小便器官对准大、小便收集器,“太空马桶”能强力吸走排泄物。

■小伴星

重40公斤,将被放飞,可拍照并传回飞船画面。

■发射过程

1.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

2.继续飞行,抛掉逃逸塔

3.助推器分离

4.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5.二级发动机关机,船箭分离

6.进入轨道,展开电池翻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