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 体育世界的“毒瘤”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链接

兴奋剂是禁用药物的统称

兴奋剂(Dope),“Dope”是南非土著卡菲特人的方言,指当地用于宗教仪式的烈性杜松子酒,后来就用来泛指有刺激性的饮料,在体育界把使用兴奋剂统称为“Doping”,如今的兴奋剂亦称禁用药物,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泛指能作用于人体机能,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

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具有兴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具有抑制性,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

■兴奋剂药物和兴奋剂手段都被禁止

兴奋剂种类不同,其功能也不相同,有的可抑制和减轻疼痛,从而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有的可增加心率、肌肉血流量、肺通气量,从而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加强能量代谢;有的可增加肌肉块头和力量,有助于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从而提高速度和耐力。

兴奋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兴奋剂药物,包括刺激剂、咖啡因、尼可刹米等;麻醉镇痛剂,吗啡、海洛因等;合成类固醇,睾酮、甲基睾丸素、利尿剂,利尿酸等;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激素、促红细胞生长素(EPO)、苯乙酸诺龙等。

二是兴奋剂手段,包括血液兴奋剂(训练前从自身抽取血液,比赛前再输回)、化学手段(口服与禁用药类似的药品)、物理手段(采用导管输入和尿掺尿等方法更换尿样,逃避检查)。

■滥用药品有何危害?

服用合成类固醇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头痛、高血压、脱发、前列腺肥大、精液过少或无精、性欲改变、过度的攻击行为等。1994年,美国方面证实,因长期服用类固醇而患肝癌的运动员有38人。

合成类固醇对女性的有害作用几乎都是不可逆转的,其中包括月经不调和闭经、乳房扁平、痤疮、多毛、嗓音低沉等,甚至导致癌症和胎儿先天畸形等。

1987年,一位苏联医生查出了200名年轻的退役运动员患有前列腺癌,几乎可以肯定是因服用了过量的激素所致。过量和长期服用兴奋剂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死亡案例比比皆是。

■除了查兴奋剂还要查性别

为了确保女子项目中没有两性人或男子参加,国际奥委会规定,在奥运会比赛前对所有女运动员都进行性别检查,检查合格者发给合格证,方能参加女子项目的比赛,这已成为奥运会赛前的一项必要检查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