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试剂盒问世结束人类“一针致聋”历史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解放军总医院是我国卫生战线的光辉旗帜,有着50多年的光荣历史和数不清的光环,是医学界的骄傲!医学领域的「航空母舰」──全球最大军队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是我国耳鼻咽喉科研究领域的权威所。

师从姜泗长学有所成

据了解,韩东一教授(下图)1985年成为姜泗长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生,也是解放军总医院的第一位博士生。自1985年入解放军总医院攻读博士研究生起,在姜泗长院士及老一代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一直从事耳鼻咽喉科医疗、科研、教学一线工作,具有较全面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各种疑难问题的丰富经验和组织专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

先期发明创造的《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是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与澳麦尔公司产学研一体,共同致力于「耳聋基因诊断」制品科技开发及其大规模筛查产业化的结果。在我国创出了一条军民携手科学防聋,出生前抓起的新途径,为在中国甚至世界上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降低耳聋发生率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及其临床检测方法(专利号:03156762.2),获军队第1个生物制剂文号,成为我国第1个防聋的高科技产品-我国临床耳聋病因学最终诊断工具,终于让人类预防氨基糖类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的梦想成为现实。

承接“863”计划呕心沥血

日前,韩东一教授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时说: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盒的开发研究,1996年首篇论文发表,2001年列入863计划。课题负责人就是韩东一教授,先后获得了美国NIH合作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的资助。

韩东一教授先后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和全军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专着10余部。已培养硕士6名,博士17名,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

他率领的科研团队勇于探索,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艰苦努力,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耳聋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该检测盒2005年4月获军队新制剂批号开始临床应用,2006年3月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宣布进入产业化程序。

普及应用“检测盒”的社会效益数以亿元计

据韩东一教授介绍:我国线粒体DNA A1555G易感者至少400万人,肺结核患者已达500多万人;检测盒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明确易感者,使得千千万万非易感者可以用低廉的经典老药治病,避免了高价抗生素的无辜伤害和不必要的高额药费支出,这样就突显了在「医疗机构实施用药前检测」的必要性,可谓一举多得。该检测盒的使用对象:耳聋患者,特别是药物导致耳聋或母系遗传耳聋;孕期母亲筛查,新生儿筛查,有耳聋家族史的个体以及特殊人群,(如肺结核患者用药前的筛查)学龄前儿童的广普筛查及筛查任何年龄阶段的人。

解放军总医院仅一个科使用检测盒检测门诊病人,短时间即发现69例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导致耳聋的患者,通过这69例先证病人,又及时发现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听力正常的近700个母系成员,经专家指导均未发生耳聋的悲剧,得到及时预防。按每成功预防一例耳聋发生,生成80万元效益:上海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测算数据。这项技术的迅速普及生成的社会效益极其巨大是以数亿元计算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