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龙沟巨石顶藏着250万年冰川秘密
昨天下午,首先发现门头沟白龙沟大量冰川遗迹的地质专家、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王洪杰带领本报记者爬上了高达5.5米、留有第四纪冰川擦痕的巨石,现场揭开了擦痕形成以及历经漫长岁月保存至今的秘密。目前已经有多位地质专家相继肯定这一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据估计,在发现冰川遗迹的白龙沟东侧可能还存在一个冰川谷。
< 发现 >
一块巨石揭开一条冰川之谷
在斜河涧村白龙沟,一块高5.5米、长7米、宽6.1米的巨型冰川条痕石(即冰川漂砾)矗立在山谷谷底。茂密的杂草和树林几乎遮盖住了山谷的全貌,这块巨石却因为体形巨大而凸现出来。作为这处冰川遗迹的最先发现者,就连王洪杰自己也没有想到巨石头顶上隐藏了惊人的秘密。
“3年以前,我到这里进行地质勘探,那时下着小雪,我看到这块巨石觉得很奇怪。”有36年野外地质勘察经验的王洪杰做了记录,3年后他对这块巨石进行了仔细勘察。当他爬上巨石顶部时吃惊地发现:整个岩石水平如镜,各种细密的划痕随处可见。
“我知道这块石头有些奇观,因为它很孤立,矗立在乱石堆上,不是地下山体的一部分。显然它是从山顶迁移下来的。”王洪杰随后看到了南方“U”形的山谷,从巨石沿山谷向上勘察又发现了冰蚀坎、羊背石、角峰、刃脊等各种冰川遗迹。从巨石到角峰差不多有两公里,遗迹分布之多让他震惊。随后,实物照片陆续送到了清华大学地质系、地质科学院、地质博物馆等部分权威专家的手上,一些专家陆续前往白龙沟勘察,基本初步确认了这一山谷存在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
< 保存 >
人迹罕至让遗迹度过250万年
然而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冰川擦痕保持了漫长的时间?拨开杂草,走近巨石,石头本身实在是过于普通,其巨大的体形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记者保守估计这块石头也有近百吨重,人力难以移动。王洪杰同记者从草丛中找到一个仅剩半截、腐朽的木梯,犹如攀岩一样,紧贴岩壁爬上了巨石的顶部。
“冰川擦痕面朝向天空,令人惊讶但又合乎情理。”王洪杰解释说,首先这块巨石足够大,5米多高,周身陡峭又没有什么攀爬的地方,一般人不用梯子很难爬上来;其次,擦痕面巧妙地朝向了天空,也避免了人类和其他自然事件破坏;还有,这块岩石是砾岩,质地非常坚硬,其中还含有火山喷发物,雨水冲刷效果不如石灰岩明显。此外,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山谷中树木非常稠密,很难走到深处,通常要等到冬天才能进谷,而巨石在村民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价值 >
冰川擦痕面积北京最大
据王洪杰估算,巨石的顶部擦痕面积大约有40平方米,这是目前北京地区已发现最大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擦痕面积的40倍(八大处擦痕是目前三处已知冰川擦痕中最大的一处,面积约为1平方米)。这块岩石是砾岩,各种不同的小砾石结合在一起,冰川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将带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这对研究250万年前的动植物、气候、地质情况非常有意义,它成分复杂,不像那些成分单一的岩石,留下的痕迹深度、方向存在众多差异,因而更有价值。”他说,目前这块巨石是国内已知冰川擦痕遗迹中保存最好的。“面积上虽然不是最大,但保存最好,痕迹最清晰。”他表示,除这块巨石之外,在长约2公里的山谷中还存在大量不同种冰川遗迹也是世界范围内罕见的。
“250多万年以来,自然界累积起来的众多偶然才留下了这处遗迹。”王洪杰说,从巨石的外观和顶部呈现的划痕看,巨石是从山顶被冰川压迫划蹭下到这里的,所以形状不规则,而且冰川擦痕呈现3组不同的方向。“钉头鼠尾”这种通常形态的冰川擦痕虽然没有最后确认,但多达七八种不同冰川遗迹形态的存在,已经让很多地质专家对这一地区极为关注。
< 保护 >
109国道周边遗迹将装标识
记者同王洪杰在巨石上勘察时还发现了新近人工用小刀造成的划痕,王洪杰表示,需要让周围村民注意保护这块巨石顶部的重要遗迹,如果被人为损毁将非常可惜。门头沟区政府有关部门向记者表示,他们将向当地村民进行宣传,采取措施首先保护好已发现的地质遗迹,待到发现成果正式鉴定之后将出台更具体的保护措施。“此外,门头沟区正准备投入近百万元,对109国道附近的地质遗迹进行统计清查,在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都将设置遗迹保护标识。”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已有国家权威研究机构表示,希望对白龙沟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深入研究,并考虑申请课题正式立项,地质大学等院校、研究所有可能也会参与进一步勘察研究。这处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者王洪杰特别建议,当地政府未来可以在时机成熟时将山谷建设成为“冰川谷地质公园”。
专家观点
白龙沟东侧可能还有冰川谷
据王洪杰推测,在白龙沟所处地区甚至有存在另外一个冰川遗迹之谷的可能性。“在东侧,几乎正对着这块巨石的那个山谷,几乎拥有白龙沟一样的地质环境。”从目前看到的地质特征上来看,那条相邻的山谷也具备可能存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条件。“但是,这些猜测还需要对那条山谷进行细致勘察才能最后确定。”这条尚未勘察的山谷长约1公里,如果还有一条冰川遗迹山谷存在,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质发现。
北京地区古冰川分布仍是个谜
迄今为止,在北京地区仅发现了3处第四纪冰川遗迹,而这些与人类生存繁衍最为密切的第四纪冰川分布情况至今仍是个谜。
王洪杰告诉记者,地质专家目前对古冰川在北京地区的分布认识仍然非常有限,这次发现的门头沟白龙沟地区冰川遗迹与此前发现的模式口擦痕、八大处擦痕、隆恩寺漂砾不同,如果此次发现得以最终正式确认,将给人们以新的认识,改写北京地区、已知的冰川分布情况。他认为,通过对遗迹进行研究,可以分析第四纪冰川消融时的地质、气候状况,这对研究我们这个时代未来的北京地区气候走向极为重要,古冰川的消融期正是人类繁衍、进化的关键时期。同时,我们可以研究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到底从何时开始。未来,我们所处的气候变化会不会出现反复、周期性的波动?
同时,有些地质专家认为,人类目前仍处于间冰期,但是这个由冷向暖缓慢过渡的时间段将会持续多久,会存在什么样的波动或周期,对人类生存关系重大。甚至有人认为,在未来,也有可能出现一个全球变冷的新气候变化趋势,来替代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活动的影响最终对全球变暖产生多大影响尚无定论,在这个领域,人的活动在与自然演进变化周期的博弈中,谁会对环境气候的变化起更大的决定作用,或许从冰川遗迹中可以窥得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