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投500亿 成都谋中国第四通信枢纽
今年4月,成都市政府下发《成都通信枢纽建设规划纲要》表示,拟在三年内,依托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500亿元,建立一个“国家级通信枢纽”,以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打造成为中国的通信枢纽“第四城”。
这一战略包括:国际通信出入口局、通信、广电和计算机“三网”融合,“无线城市”三大工程;互联网区域交换、数据存储、互联网域名解析、基础数据资源、信息评测、数字媒体发行、高性能计算、数字证书认证等八大国家级中心;以及信息容灾备份、信息后援支持和IT服务等三大国家级基地,简称“383”工程。
地震一度延缓了这一战略推进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地震中成都全市通信系统损毁基站达到3602个,损毁光纤共计17696千米,部分IT生产型企业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
成都市信息办主任刘勇表示,“383”工程战略已于今年起实施。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一期工程——沟通成都至北美、新加坡、印度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等的国际直达光纤电路和国家节点出境干线扩容工程,已经获准并上马。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共约投资20亿元,把现行出境干线20G带宽容量提升到60G。
同时,成都领全国之先的全域“无线城市工程”,也在进行之中。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正实施合计投资38亿元的“通信扫盲计划”和灾后恢复重建及TD试验网构建等工程项目;国家信息数据容灾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西南网格建设工程,目前已得到国家主管部委的支持,并与AMD、曙光、EMC、HP、华赛、GDS等企业达成共建共识。
成都市信息办政策法规与发展规划处处长顾华强表示,仅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和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这两个项目顺利建成,成都新建的数千个基站,将使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国内第四个、西部首个国内国际通信出口,并在继上述三地之后,率先实现本地数据的“同城交换”,本地网民的上网速度最快将提升8倍。整个无盲点工程在今年底明年初第一阶段完成后,成都的通信能力将提升30%~40%。
【更多内容请关注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