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文化知识图本/世界文化知识图本系列|报价¥29.6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世界及各国文化,综合,杨俊明等著

王朝图书·作者佚名  2008-05-21
  字体: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9.60
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世界及各国文化,综合,

品牌:杨俊明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7218044654

·条码:97872180446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媒体推荐

绪论

希腊古典文明衰落之后,西方古典文明的另一发源地——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古典文明发展的最高峰。然而,罗马文明并不是罗马民族单独创造的文化,它是外来的伊达拉里亚文化、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马国家各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在充分吸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先进文明的基础上,罗马文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希膜古典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因此,古罗马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罗马旧传统和希腊的影响两路因素并存。然而,值得人们注意的是罗马人并没有被动地因袭希腊,也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罗马自身的拉丁传统和伊达拉里亚文化已为它奠定了文化的底色,在适应内外发展的过程中,罗马文化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罗马人首先继承了希腊古典文化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如文艺的现实主义,哲学多流派的自由探讨,强调个性,重视伦理,纵览天下的世界主义眼光等。这不仅为它走上世界霸主地位及维持政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也使罗马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颇有特色的质朴务实的理性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罗马在取得外部扩张的同时对内部的共和体制进行改造,使罗马古典文明的建设更为生气勃勃。正如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所说的那样:“罗马的伟大成就在于它超越了城邦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克服了城邦意识的局限性,发展了一种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律和公民制度。希伯来人因其先知而

由名;希腊人以其哲学家著称于世;而罗马人的天才则表现在法律和政体方面。”

罗马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大体是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并行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因此,在思想意识、国家制度、科学文化等方面,现代欧洲和古罗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继承关系。古罗马丈化对于整个欧洲丈化,乃至于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千百年来,罗马及其所代表的西方古典文明成为近代欧洲各民族迈向某些新领城的引导,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欠师但丁在《神曲》 中开始神游时尊罗马诗人维吉尔为向导一样,无论从政治到军事,从法律到诗词,从建筑到美术,人们以罗马古典文明为良师益友, 因此欧洲近代第一个新文化称为文艺复兴,即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达到实质上的创新。从世界文明史的整体来看,罗马文明确实在西方丈明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它与希腊丈明一道构成西方古典文明的渊源,

古代罗马文化可以分为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两个阶段。共和初期,罗马人在生产技术、建筑工程、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受到当时先进的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并开始接触希腊文化。罗马征服巴尔千半岛之后,希腊文化大量传播到意大利,尤其是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蛤罗马奴隶主贵族充当家庭教师、医生、乐师等。他们为罗马文化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著名诗人贺拉斯说:在罗马征服希腊的同时,希腊也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化则更为鲜明地反映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特征。这一时期的罗马文化就是在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吸收帝国各地区的丈化成果而形成的;在自然科学方面,各种应用科学和综合性研究的成就比较突出。在文学艺术方面,歌颂主权、炫耀国威、粉饰盛世的作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哲学领域中神学哲学和宗教迷信的流行更是明显地反映出奴隶社会的思想危机。

目录

绪论

一、文学

二、哲学

三、史学

四、法学

五、教育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帝国时期的罗马史学

公元前30年,罗马结束了几百年兵戈扰攘的局面,地中海沿岸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和统一的罗马帝国。政治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奥古斯都执政时期的罗马犹如伯里克利当政时的雅典,是罗马的“黄金时代”。在史学领域,帝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史学家和篇幅巨大的史学著作,罗马史学呈现出成熟繁荣的景象。

帝制初期最著名的史学家是李维(公元前59一公元17年),他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帕多瓦城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30岁之前一直住在家乡,公元前29年移居罗马,从事学术活动,并很快与维吉尔、贺拉斯等文学家过从甚密,得到屋大维和其他权贵人士的赏识和供养,并且受聘为屋大维的外孙、后来成为罗马皇帝克劳狄的老师。从此,李维在罗马安富尊荣,过着一种平静的书斋生活。他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从事于学术活动,潜心研读过皮克托、加图、波里比阿和撒路斯提乌斯等人的著作,熟悉罗马早期的历史。他集毕生之精力,苦心孤诣,写成了一部有通史规模的《罗马史》(全名为《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这部在时间跨度上近八百年且融会上下古今的著作,创立了通史体例,在当时的西方不失为一个伟大创举。

《罗马史》始自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止于奥古斯都时代的公元9年。全书共142卷,从内容及时间看,李维是详今略古。全书的重点是记叙从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后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公元前1世纪的意大利同盟战争,内战是全书所注目的中心。可惜的是,这部卷帙浩繁的历史著作在公元7世纪以后的战祸中散佚甚多,现仅存35卷以及陆续发现的少数残篇。

李维强调写作历史的目的在于垂训后世,因此其《罗马史》的字里行间皆褒贬分明,意存劝诫。他将历史当作一面镜子,认为“史学之独特功用”就在于可以从中得出教训,用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行动。李维尽管受到了奥古斯都的知遇之恩,并且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拥护奥古斯都的统治,但他决无趋炎附势之徒的媚世之态。他虽然在政治上追随奥古斯都,但在其著作中评价历史人物时却能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允的态度。例如庞培是凯撒的主要政敌,但李维在记述庞培的生平事迹时,却对他赞颂有加,由此可见,李维虽然有奥古斯都的支持,但他并没有卖身投靠,而是心口如一,以个人之能致力于世界上最优秀民族业绩的记述,并以此为乐。实际上,李维的思想还是偏于保守的,在政治上拥护的是共和制。但他的著述,歌颂的是罗马人的光荣和伟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9.6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