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神韵(伊斯兰古典文明)/宗教与文明|报价¥21.10|图书,艺术与摄影,艺术理论,许晓光著
品牌:许晓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7220057520
·条码:97872200575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究竟创造过哪些灿烂辉煌的古典文明?这些古曲人文明的全貌到底是怎样的?它们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这些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最终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些都是许多朋友十分感兴趣而又急于了解的问题。本书奉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目前世界上硕果仅存而为数不多的古典文明之———伊斯兰文明的概貌。包括了伊斯兰文明的起源和文明的繁荣状况,以及这种文明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重点介绍和阐述了伊斯兰教怎样产生,伊斯兰帝国的形成及其辉煌时代,伊斯兰教为什么神秘色彩十分淡薄?穆斯林有什么生活习俗?西洋味十足的伊斯兰哲学,饶有趣味的伊斯兰语言文学,令人惊叹的伊斯兰建筑奇迹,穆斯林的绘画、装饰和音乐艺术,硕果累累的伊斯兰史学和地理学,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育,穆斯林在自然科学上的巨大贡献等内容。
本书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于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对世界古典文明感兴趣的所有读者。包括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人文学科研究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有意于拓展海外业务的企业家,旅游部门及涉外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等。
作者简介
许晓光,男,1955年3月出生于北京海淀,籍贯江苏扬州。1973年在成都四川师范学院附中高中毕业后到四川剑阁县插队。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由农村考入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获学士学位并到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84年再度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攻读世界历史专业研究生,1987年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并在西南师范大学任教。1994年调入四川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历史教研室主任、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常委、民盟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评审成员。同时在四川大学攻读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上)、《伊斯兰文化史》、《旅游宗教学》、《旅游日语》、《普通话》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日本近代思想史》、《近代中外关系史专题》《近代外交人物评介》等课程。
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宗教、民族、国际关系、思想文化和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一项、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两项(均为主研),独立承担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二项、青年基金课题一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主办的《世界历史》、《世界史研究动态》、《民族研究》、《东欧中亚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国家级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在《历史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独立撰写并公开出版著作3部,主编著作2部。参加了《新编世界中古史》、《世界三大宗教史纲》、《伊儿汗朝伊朗史》、《世界宗教史纲》以及我国世界史专业最大的学术项目《世界大通史》的撰写工作,参编著作中前两部已出版。
媒体推荐
前言
人类已迈入21世纪。回首往事,人类已走过了数百万年的历史,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已近六千年!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仿佛在画着一个又一个的怪圈,一个个王朝在血与火的纷争中崛起,一个个庞大帝国又在众目睽睽下土崩瓦解,而在它们之后又兴起了新的王朝和帝国……一个个文明在人们的辛勤劳动中诞生并走向灿烂辉煌,但这些文明又因人类的利益驱使被人类自己毁灭,而新的文明又在悄然产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曾出现过无数的王朝和帝国,也创速过无数的灿烂文明。然而,绝大多数文明都随着王朝或帝国的覆灭而随风消逝,留下的只有令人神往的离奇传说和美妙故事。到了人类已登上月球、遨游太空的现代,在世界上仍然保存着其辉煌时代丰硕成果的古典文明已极为罕见。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认为,从古代延续至今的文明仅保留下五种。伊斯兰文明就是这五种文明之一。
对于伊斯兰文明,学术界和文化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以前大多数学者皆以“阿拉伯文化”来称呼这一文明。近年来也有学者称之为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仍认为此种文明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但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和研究,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与历史事实不甚符合,实在有必要与之商榷。
伊斯兰文明实际上并非一种民族文明,若认为它是一种民族文明.也只能是广义上的民族一一即通常用模糊概念称呼的“伊斯兰民族”所创造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在广泛吸收了世界古
代文明成果之精华。并加以融会之后而形成的新的文明。这些古代文明包括了波斯的宗教、语言、文学、艺术,古希腊和罗马的哲学、医学、占星学、语言、文学、艺术,古印度的宗教、
天文学、医学、数学、语言、文学、游艺,阿拉伯人传播的伊斯兰教、阿拉伯语和文学,中国古代的医药学、天文学、绘画艺术、工艺(包括造瓷技术、造紙技术、火药、指南针等),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各种思想……因此,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兼容了各种古典文明之后形成的综合性文明。
伊斯兰文明是宗教文明,其各个文明领域皆与伊斯兰教有关。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沙漠之中。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动。阿拉伯社会急需将一盘散沙般的居民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国家。为此。先知穆罕默德接受安拉启示,传播了伊斯兰教,以作为统一阿拉伯人思想的工具。由于伊斯兰教的召唤,阿拉伯人放弃了原始的宗教信仰。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穆斯林们逐渐淡化了部落、氏族和宗族观念,在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旗帜下,团结起来,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神权国家。
在先知穆罕默德于632年去世后不久,刚刚建立国家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圣战”的号召下,向东西方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历史上称之为“民族大征服”。经过一个世纪的军事扩张。穆斯林先后征服了萨珊波斯、印度西北部地区、中亚、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叙利亚和埃及、北非、西班牙,建立起东自印度西北和中亚,西达西班牙的大帝国,历史上称为阿拉伯帝国。
在军事征服的过程中,穆斯林向东方和西方传播了伊斯兰教,使这一宗教从阿拉伯人的民族宗教变成了世界性宗教。被征服地区的居民由于各种原因,纷纷皈依伊斯兰教,从而成为穆斯林大家庭中的一员。当军事征服基本结束,社会趋于相对安定之后,各不同民族的穆斯林由于长期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之间产生了血缘和精神的融合。阿拉伯人、波斯人、叙利亚人、埃及人、塔吉克人、阿富汗人、突厥人、印度人、贝贝尔人、西班牙人由于相互间的长期交流,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和心理隔阂逐渐消失,在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上也日益接近,以至于伊斯兰教以外的人们很难把他们准确区分,将他们笼统地称为“伊斯兰民族”,把穆斯林建立的大帝国称为“伊斯兰帝国”。
……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绵延万里的大帝国
一、文明萌芽的蛮荒之地
二、诞生于沙漠的一神崇拜
三、“圣战”中嵋起的大帝国
四、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巴格达地处世界中心,地域宽广,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无与伦比的大都市。市内屋宇成林,各国人众汇聚其间。巴格达是帝王宫殿和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巴格达气候温和’水质甘美。居民的品德高尚,面目清秀,心灵聪慧。他们的学术水平、文学造诣、理解力、观察力和辨别力较其他地方的人胜过一筹。外地学者说书人、教义学家、语法学家、读经人、医生、歌手、工匠均难望其项背。”
这种说法虽有夸耀本城的意思,但一点不过分。阿拔斯朝的巴格达的确是文人汇聚、学者云集之城,历史学家赫兑卜曾经在《巴格达志》这部书中,记载了7831位巴格达学者和文学家的传记。巴格达当时的学术文化活动之昌盛,由此可见一斑。
在东方伊斯兰世界,统治东部波斯和中亚的萨曼王国的政治中心一一经济繁荣的布哈拉城,在阿拔斯朝时有了巨大的发展。城中兴建了不少宏大的建筑物作为国家机关的办公场所,在布哈拉城北部城砦以西的布哈拉大广场,集中建起了王宫和中央机关“迪万’’的高大建筑物,以及藏书丰富的王家图书馆,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的发展和文化设施的兴建,为学术文化活动的昌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萨曼国王尽力招揽伊斯兰世界各地的学者、诗人、艺术家和科学家到本同来从事文化活动,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种作法在萨曼朝已经蔚然成风。如萨曼国王在宫廷中修建了一个藏书丰富的宏大图书馆,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学者伊本。西那曾有幸充分利用了这个图书馆。他在自传里说:
我进入由许多房间组成的书库,每间屋内都放着书架和一本挨着一本的书。一间屋内放着阿拉伯文的书籍和诗集,另一间放着法律方面的书。原来,每间屋子都是按学科分类存放着书籍。我查阅了前辈学者的书目,并借到了我所需要的书。我在那里见到了许多书,这些书的书名我从未听说过,我以前的确没见过这些书,而且以后也再没见到过。①
这充分表现出萨曼朝统治者对发展本国文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许多诗人、作家为了追求名誉和地位,或为了改变窘迫的生活条件,也不得不依附于统治者,到萨曼王国来从事创作。许多伊斯兰世界赫赫有名的学者文人,都曾在布哈拉学习和从事学术文化活动。首都布哈拉汇集了大量的哲学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其中一些人不仅在萨曼王国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乃至基督教盛行的欧洲皆享有盛誉。这些著名学者中,有大诗人鲁达基,鲁达基的学生、宫廷诗人沙希德.巴耳黑。抒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