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学论丛-20世纪:人文思想的全盘反思|报价¥11.5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世界及各国文化,综合,张宝明

王朝图书·作者佚名  2008-05-21
  字体: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1.50
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世界及各国文化,综合,

品牌:张宝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284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9787533643102

·条码:9787533643102

·版次:2004年1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中国向来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对炉火纯青的学问也有“亦文亦史”的美誉。然而“文”(学)与“史”(学)究竟在怎样的意义上不分家则又是一个无人关心的问题。按照传统人文学科文、史、哲的划分,他们既有都是“入学”的共同研究对象,但又是独立的学问一一即相对独立的“问学”方式。尤其是当我从2004年3月25日《社会科学报》的“学科检讨”栏目中读到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走向与归宿问题时,我那从文学史转向思想史研究过程中的学科思绪再度被激活。这个兴奋程度被撩拨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在一个反思学术规范、检讨学风的时代,《社会科学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来讨论,显然是十分敏锐的。可能,这会引起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异议甚至是不满,但它提出质疑是为了拯救,进行批判是为了建设,其创新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回想当年从文学史转向思想史的经历,面对今天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状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编辑推荐

中国向来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对炉火纯青的学问也有“亦文亦史”的美誉。然而“文”(学)与“史”(学)究竟在怎样的意义上不分家则又是一个无人关心的问题。按照传统人文学科文、史、哲的划分,他们既有都是“入学”的共同研究对象,但又是独立的学问一一即相对独立的“问学”方式。尤其是当我从2004年3月25日《社会科学报》的“学科检讨”栏目中读到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走向与归宿问题时,我那从文学史转向思想史研究过程中的学科思绪再度被激活。这个兴奋程度被撩拨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在一个反思学术规范、检讨学风的时代,《社会科学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来讨论,显然是十分敏锐的。可能,这会引起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异议甚至是不满,但它提出质疑是为了拯救,进行批判是为了建设,其创新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回想当年从文学史转向思想史的经历,面对今天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状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目录

导论:从文学史到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转向

第一章新文学元典与人之导向

一、“人的发现”:思想史意义上的文学传统

二、“人之历史”:五四文学观念的世纪未反思

三、“人之异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尚武倾向

第二章批评空间:文学、道德与启蒙(上)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11.5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