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民间文化生态考察报告|报价¥20.4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中国文化,地方文化,张廷兴

王朝图书·作者佚名  2008-05-21
  字体: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0.40
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中国文化,地方文化,

品牌:张廷兴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页码:429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801289254

·条码:9787801289254

·版次:2007年8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所做的工作,就是这一系列工作中最基本的一点工作:抽查部分地区民间文化的生存状况,个案性质地考察它的历史和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大家思考。

还有另外两个附带的原因促使我们进行民间生态文化考察。第一个原因,广西是以壮汉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大区,民族关系历来非常融洽。但是,我们在网站或者其他的地方性文章、论坛里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观点,就是民族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民族情绪;某些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也有一些民族化倾向。我们课题小组十多个人在六地的民间调研了几个月,感受的却是,广西不存在民族摩擦和矛盾,不存在哪个民族优越和哪个民族卑微。这个大好局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历史上的百越地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民族,它不等于壮族的前身,而是指的各个民族。同时,也是各民族、各民族的知识分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结果。因此,汉族和壮族在风俗、饮食、宗教(特别是巫教)等有太多的共同点。而且壮族人历来善良、宽容、开放、友好。既然八桂民族是比较融合的民族,八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融合性特征的地域文化,那么,它在发展中,应该是更加融合的,更加顺利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色也将会更加鲜明的。所以,那些把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贴上壮族或者汉族的标签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例如关于刘三姐的族籍问题;关于盘古文化的问题;关于壮族彩调的问题;关于壮族师公的问题。其实,歌圩在广西各民族中都存在;刘三姐的故事在各民族中都流传;师公既有壮族的,也有汉族的。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最近两年又出现了许多的新名词和对民间文化的新解释,如壮族么公的提法。

编辑推荐

本书所做的工作,就是这一系列工作中最基本的一点工作:抽查部分地区民间文化的生存状况,个案性质地考察它的历史和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大家思考。

还有另外两个附带的原因促使我们进行民间生态文化考察。第一个原因,广西是以壮汉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大区,民族关系历来非常融洽。但是,我们在网站或者其他的地方性文章、论坛里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观点,就是民族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民族情绪;某些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也有一些民族化倾向。我们课题小组十多个人在六地的民间调研了几个月,感受的却是,广西不存在民族摩擦和矛盾,不存在哪个民族优越和哪个民族卑微。这个大好局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历史上的百越地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民族,它不等于壮族的前身,而是指的各个民族。同时,也是各民族、各民族的知识分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结果。因此,汉族和壮族在风俗、饮食、宗教(特别是巫教)等有太多的共同点。而且壮族人历来善良、宽容、开放、友好。既然八桂民族是比较融合的民族,八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融合性特征的地域文化,那么,它在发展中,应该是更加融合的,更加顺利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色也将会更加鲜明的。所以,那些把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贴上壮族或者汉族的标签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例如关于刘三姐的族籍问题;关于盘古文化的问题;关于壮族彩调的问题;关于壮族师公的问题。其实,歌圩在广西各民族中都存在;刘三姐的故事在各民族中都流传;师公既有壮族的,也有汉族的。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最近两年又出现了许多的新名词和对民间文化的新解释,如壮族么公的提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辐辏贵港

一、樟木庙宇

二、南山寺香火

三、木格古村

四、三里风情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20.4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