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简史(19-20世纪美国转折时期的巨变)/人文悦读(人文悦读)|报价¥23.60|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世界总史,通史,施袁喜
品牌:施袁喜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80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2112931/9787802112933
·条码:9787802112933
·版次:2006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人文悦读
内容简介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是如何崛起的?是什么样的传统、信仰和思想支撑了这种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整个美国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动荡、危机、冲突与改革,美国的知识界又进行了怎样的争论、批判、思考与探索?美国人民到底是怎样的人民?美国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作者力图回答的问题。本书以美国精神的历史渊源开篇,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调全景式地描述了美国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大转折时期的社会、文化、艺术、媒体、道德、法律和政治发展,总结了那个时期产生,并迄今依然发挥影响力的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建筑文化等方面的思想,最后落脚在20世纪的美国人和美国精神。
本书立意远大,思想深邃,文笔简洁流畅。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而且对于我们认识和思考今天中国的现实也极具启发性。
本书从美国精神的历史渊源开始讲起,探讨了美国转折年代的文学与新闻学,进化哲学与实用主义,宿命论与非理性崇拜,宗教思想的确立及其实践,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国法律和历史学的流变,以及建筑文化的历史兴衰。最后落脚在20世纪的美国人和美国精神。作者博览群书,文字简洁流畅,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全书立志远大,思想深邃,对思考和认识今天的美国现实,以及中国的现实极具启发性。
编辑推荐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是如何崛起的?是什么样的传统、信仰和思想支撑了这种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整个美国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动荡、危机、冲突与改革,美国的知识界又进行了怎样的争论、批判、思考与探索?美国人民到底是怎样的人民?美国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作者力图回答的问题。本书以美国精神的历史渊源开篇,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调全景式地描述了美国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大转折时期的社会、文化、艺术、媒体、道德、法律和政治发展,总结了那个时期产生,并迄今依然发挥影响力的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建筑文化等方面的思想,最后落脚在20世纪的美国人和美国精神。
本书立意远大,思想深邃,文笔简洁流畅。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而且对于我们认识和思考今天中国的现实也极具启发性。
本书从美国精神的历史渊源开始讲起,探讨了美国转折年代的文学与新闻学,进化哲学与实用主义,宿命论与非理性崇拜,宗教思想的确立及其实践,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国法律和历史学的流变,以及建筑文化的历史兴衰。最后落脚在20世纪的美国人和美国精神。作者博览群书,文字简洁流畅,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全书立志远大,思想深邃,对思考和认识今天的美国现实,以及中国的现实极具启发性。
目录
第一章 19世纪的美国人
一、美国精神的历史渊源
二、务实与乐观
三、自由与平等
四、哲学思想的创新
五、单纯的道德观念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在美国,人们对政治平等的要求比政治民主的愿望更加积极,财富并不
完全是渴望从政的人的基础,而平等观念则被民众视为从政至关重要的条件
。在美国,政客的绅士风度也并不定能够吸引大众,以哈里森和伯伦为范例
:伯伦用纯金的高脚杯饮酒,反而使大众对他失去了良好的印象,尽管他的
个人财富是正当所得,可人们仍然对此不习惯;而哈里森的表现则受到人们
的肯定,因为他用一只大水壶大口喝烈性酒。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平等观
念在政治中所起的作用。一些穷人出身的人要想成为美国总统,只要有一定
的知识素养,有勇气和胆识就足够了。如果竞选者有着穿礼服的习惯,大众
也会因此制造舆论,因为美国人的潜在心理中,不希望政客们与自己有过多
的差别。
美国军队的性质同其他国家的完全不一样。欧洲的军队往往由一些有实
力的高级军官控制,而在美国并不如此。美国的军人只有在战争期间才能得
到特殊待遇。北方的家族已经不再遵循传统,指定子女的职业;而在南方的
某些家族中,这种传统仍然保留着,譬如让一个子女学法律,而让另一个子
女成为一名军官,不过这种事在南方也已不普遍。南北战争之后组织的老战
士同盟达40万人,而独立战争时组成的军官协会却没有过多的人响应。美国
并不完全信任军队,因为传统的军队时常有篡权事件发生。而正是平等观念
提高了军队的整体水平,即使在南方也多少有这种体现,戴维斯与军队的关
系就是明显的例证。
美国风俗大多因环境而定,他们待人宽厚热情,尤其好客。对于陌生人
的到来,他们总是给予欢迎的目光而不会产生警惕的心理。美国人喜欢集体
生活,乐于交际,他们的门前会有一个带顶棚的走廊,这是他们因好客而发
明的。美国人希望把周围的邻居变成一个社团,一个集体能使人们减少孤独
而有更多的安全感,所以,那些联谊会之类的组织特别受到人们的欢迎。这
种好客的风气并不是刻意为之,也不是遵守某种道德或是社会规范,这一切
都自然地发生,他们从各种交往中感受到快乐。美国的私人慈善事业极多,
宗教上的捐助完全出于个人自愿,在美国还没有过教会可以纳税的规定。欧
洲人认为美国人的社会组织是一种浪费的表现,然而这些组织却一代代地延
续下去。
美国人在生活上有很明显的特征,他们事事抱以随便的态度,这种态度
从语言、穿着和待人接物等细节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