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可以这样爱--开启全新情爱关系|报价¥14.80|图书,哲学与宗教,心理学,人类心理学,成年人心理学,许宜铭

王朝图书·作者佚名  2008-05-20
  字体: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4.80
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心理学,人类心理学,成年人心理学,

品牌:许宜铭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页码:206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504354587

·条码:9787504354587

·版次: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在作者带领两性关系工作坊、团体心理治疗、自我成长的20多年间,接触到许多两性的问题,以治疗师本身独具的犀利,发现男人和女人除了行为、思想、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一些两性书籍所探讨的沟通问题之外,尚有许许多多与心灵深层相关的状态值得探讨。

本书重点探索男人和女人间不同的心理需求、人格和心灵深层,有别于一般的两性情感书。希望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对两性感情的本质与发展过程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与自身两性关系的经验进行验证,从而会对自己和伴侣有更深刻、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清楚双方生活互动模式及对关系的影响,明白因男女价值观和认知差异所产生的核心冲突及盲点,并建立化解负面情绪的建设性能量,让关系中充满更多允许与接纳,分辨并打开爱、情绪、性等不同的能量中心,从而深入了解其能量转化过程与提升能量品质,享有身心合一之真爱。会更清楚该如何提升爱情的层次,也会更有能力和意愿去经营美好的两性关系。

目录

灵欲情色爱——破译真爱的“五大密码”

前言

第1章半生情缘自剖

波折重重的初恋

提出私奔的要求

痛彻心扉的婚姻历程

情不自禁的外遇

难忘的北京姑娘

真正的婚姻出轨

真爱的迷思

追寻真爱的冒险行动

第2章两性性爱观的差异

阴阳能量的展现

两性之间先天和后天的心理需求

束缚女性的无形贞操带

性的压抑

女性的觉醒

男性和女性被赋予的不同责任

男性也要觉醒

两性权力的变化——男人需要性 女人需要爱

雄性狩猎本能

第3章原生家庭的影响

两性关系中期许和模仿的对象

缺席的父亲

父权文化下的轮回

教育过程中的操控

小树故事的启示

进入潜意识里的挫败感

一追一逃的现象

童年的压抑与愤怒

第4章男女需求大不同

协调阴柔和阳刚两种特质

文化深层对性别的制约

男人要竞争女人要分享

鼓声下的释放

男人想征服女人想汇流

人性与自然的反扑

男人需要被尊敬女人需要被爱

男人以目标为导向 女人以过程为导向

第5章男人和女人的四类互动关系

共生关系——琼瑶笔下的病态互依

寄生关系——你是我的一切

各自独立关系——双方平行而没有交集

相互依存关系——亲密中有独立的健康形态

童年时期的接触品质

执著来自匮乏

被遗弃的恐惧

疑云密布

检视自己的两性关系

第6章现代婚姻的挑战

神权的破灭

道德感缺失

快餐文化的影响

家庭功能衰退

婚姻的承诺本质

第7章感情深化的过程

从激情到深情

转化性能量

探索童年创伤

高品质的爱抚

从深情到友情

从友情到无情

第8章走出爱情的黑洞

伊甸园的启示

心智启蒙与发展

是非心与分别心

对自身存有羞愧

征服大自然的心态

“不要当自己”的影响

接纳孩子的情绪

迎合外在的期望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相遇了

放下对完美的期待

与真实内在联结

梦中情人

接纳对方真实面貌

克服致命的心魔

白雪公主和绅士的痛苦

亲密的人伤你最深

第9章身心灵全面互动

大爱与灵性的境界

女性渴望言语的滋润

学习中庸平衡的爱

特别的你和特别的爱

增加敏锐度

在细微之处用心

附1:胡因梦和许宜铭谈两性关系

……[看更多目录]

文摘

第3章 原生家庭的影响

心理需求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种种抉择,小至每天早餐要吃 什么,出门要搭公交车还是坐出租车,大至事业和配偶的选择, 都因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大相径庭。而心理需求的差异又 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原生家庭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近来有越来 越多的心理学家在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人及两性关系的影响。

两性关系中期许和模仿的对象

根据心理学长期的研究发现,同性父母是我们学习和模仿 的对象,异性父母的影响是在他们对孩子的期许上。所以,父 亲是儿子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而母亲对儿子的期许会影响他人格深层的部分;相对地,母亲是女儿学习与模仿的对象,父亲 对女儿的期许,对她的生命会造成深刻的影响。

在异性父母的期许里,往往隐含着他们自己本身关系中的 缺陷、痛苦和创痛,而他们自己本身无力解决。 例如,父亲对母亲的不满,母亲对父亲的不满,他们本身 没有能力去面对、去沟通,或发展亲密的关系来释放掉不满, 就把这部分不满隐藏在阴暗面。父亲对母亲的不满,会转成对 女儿的期许;母亲对父亲的不满,会转换成对儿子的期许,这 些期许会造成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认同,没有办法展现真实的 自我。 一个孩子因为同时承受父母不同的期许,成长过程可能会 产生两种态度。一个是认同父亲,觉得母亲不好;另一个是同 情母亲。与父母原生家庭的这份关系,会影响到往后成人时的 两性关系。女儿如果认同父亲,与父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她就 会极力成为一个与母亲不同的人,会努力想以后成为一个称职 的好太太,会在婚姻中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但为了成为父亲 期许的好女人,内在会有很多疏离、压抑与牺牲,甚至不自觉, 等到辛苦到一个阶段未得到渴望的认同、温暖或并未拥有与父母不同的关系时,就开始感到挫折、失望。相反的,如果是同 情母亲的女儿,觉得父亲只是在批判而不付出关心时,就可能 与母亲联合起来对抗父亲,日后在关系中也可能抗拒、排斥男 性,认为他们与父亲是雷同的、自私的,而不敢轻易付出自己的感情。

缺席的父亲

父亲是儿子模仿的榜样,只不过很多男性都有一个疏离的、 缺席的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父亲往往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表达 爱心和关怀,也不懂得如何经营一个温馨和贴心的家庭。如此 代代相传,在阴柔能量的展现这部分,男性缺乏模仿和学习的 对象,所以男人在结婚后要学习成为一个好先生和好父亲相当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4.8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