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路由技术及运用(下)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可以在主机1(以ROOT身份进入)上敲入如下命令:

# route add –host 192.168.150.2 133.56.9.82

# route add –host 192.168.150.3 133.56.9.82

# route add –net 193.168.97 133.56.9.29

然后在主机2、PC2上PING主机以及拨号进行连通测试,将会出现连接成功的提示,同样,在主机1PING前几个设备也提示成功。但是PC1和PC2、主机2却网络不通,说明路由设置正确。

假如某条或者路由设置错误,重新输入命令“# route add -net 192.168.150.0 133.56.9.98”会出现“0821-279 writing to routing socket: Do not specify an existing file.133.56.9.98 net 192.168.150.0: gateway 133.56.9.98: 0821-285 ioctl returns 17 Do not specify an existing file.”的提示,此时可以命令change改变路由,但假如路由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先刷新(删掉路由)路由,重新手动加入路由,这样虽然有点麻烦,但是路由更加清楚。

当然,要使得路由设置永久生效,可将上述命令加入/etc/rc.bat文件中。

假如使用SMIT命令对于生手可能更为轻易上手(SMIT采用界面化工具)。要达到同样要求,用SMIT配置静态路由的命令如下:

1、#smit tcpip

Minimum Configuration & Startup

Further Configuration

Use DHCP for TCPIP Configuration & Startup

……..

Configure IP Security (IPv6)

2、选择Further Configuration

Hostname

Static Routes

Network Interfaces

…………

Stop TCPIP Daemons

Authentication Configuration

3、选择Static Routes

List All Routes

Add a Static Route

Remove a Static Route

Flush Routing Table

4、填写相关路由信息

按回车确认,这样就实现了主机1和主机2的网络互联。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外两条路由的添加。用SMIT添加、删除、修改路由都非常方便,尤其对于生手,假如某个选项输错系统还会提示出错,因此建议多用SMIT设置路由。

四、在路由器上设置路由

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CISCO和3COM路由器,普遍采用动态路由协议(如:RIP、IGRP、OSPF、EIGRP)来实现网络互联。我们以CISCO路由器为例简述。

假如一个小型或者中型网络,没有或者只有较小网络扩充时,采用手工方式输入静态路由并手工治理。但假如网络增大或者网络经常变化,静态路由治理开销将非常之大。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1)就带宽而言,静态路由没有开销。而在动态路由中,路由协议存在一个相关的带宽问题以维护它与临近路由器的关系。尤其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协议对带宽要求更高。(2)就安全性而言,静态路由可以人工限定IP地址的访问权限,因此对于高安全行网络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在CISCO上设置路由,各方面书籍介绍不少,我们在此只是简单介绍以下静态路由的添加方法,其他不多做赘述。

静态路由通过ip route 命令来设置,该命令完整如下:

CISCO(config)#ip route A.B.C.D E.F.G.H I.J.K.L/interface X。

其中A.B.C.D是目的网络地址,E.F.G.H是子网掩码,I.J.K.L是下一跳的IP地址,或者Interface是下一跳的接口名。X代表管辖距离(1到255)。

现有一需求,某银行和水厂联网(采用DDN物理链路),为其代收水费,双方在各自网络端都加有网络防火墙,具体网络拓扑图和网络配置如下:

要实现路由器1和路由器2之间路由,可分别在路由器1和路由器2上加入下述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162.0.0.2(router1)

ip route 0.0.0.0 0.0.0.0 162.0.0.1 (rotuer2)

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路由之间的通信,当然至于网络安全策略可在防火墙上定义(一般采取端口内转椅或者IP地址映射以及应用端口限制的方法)。

在3COM上配置路由可用ME –IP命令进入配置菜单,操作也非常简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