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报价¥21.60|图书,国学,综合,曹毓英
品牌:曹毓英
基本信息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529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35422659
·条码:9787535422651
·版次:2001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历史氏精华事实的集合,该书集合了这些精华事实。讲述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中的故事。有道是:儒道释墨群舌争锋裁锦绣,经史子集四柱擎天自昆仑。该书以文史故事的艺术体裁,全面展示中华的魅力。读中华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中华。
该书讲述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中的故事,分成经学故事、史学故事、子学故事、集学故事四个部分,涉及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论语"、"史记"、"汉书"、"后汉书"、"儒家诸子"、"国学盛事"等。其中《易经》在民间曾被看作是神秘读物。它之所以被神秘化,就在于它在古代曾被作为占卦问卜之书,即占得某卦之后,凭着卦爻辞以推测吉凶祸福,故有了神秘色彩。可是学术界抹去了它的神秘色彩,把它看作是一部学术著作,以探讨中国学术文化的渊源关系,还其学术文化价值。从该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何以产生礼书呢?其实就是文明社会向前迈一大步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人生都有欲望,欲望能否实现,就不能不有追求。人的追求,有的可能量力而为,有的可能适可而止,有的则可能欲求不止,以致无限制无界限,引起无休无止的纷争。纷争必引起动乱,动乱则必导致穷困。所以古代治国恶其动乱,于是须制定礼义以分治之,治能养人之欲望,保障人之正常所求;使欲望不致膨胀,不使掠夺殆尽,保证财物不屈于人的欲望,让人的需求和物质的增长相互保持平衡,保持社会的稳定。这就是礼之所以产生。因而从该书你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典籍有个很好的把握,相信对喜欢或感兴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将会受益匪浅。
媒体推荐
出版说明
《中华故事全书》系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之一。集多位专家作家之力,倾情打造,玉汝于成。
作品以文史故事的艺术体裁,全面展示中华的魅力:国食 讲述中华历代饮食文化故事,令人津唾暗生,唇齿留香,厨艺轻松长几分。
国色 讲述色冠一国、德馨百代的女子故事,读此,谁不生沉鱼落雁之想,谁不起倾城倾国之思!
国俗 讲述中华民俗风情,正所谓:泱泱华夏,民俗千般,风情万种。启扉而入,如入座座民俗村。
国殇 讲述为国捐躯者的故事。旗猎猎,马萧萧,英雄扼腕,志士横刀。千载以下,催人一腔热血酹滔滔。
国史 讲述中国重大历史进程之始末。秋月春风,沧海桑田,史迹何浩浩;纵横古今,经纬天地,史鉴正殷殷。
国学 讲述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中的故事。有道是:儒道释墨群舌争锋裁锦绣,经史子集四柱擎天自昆仑。
历史是精华事实的集合,本书则集合了这些精华事实。祈请读者识之,方家正之。
读中华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中华!
编辑推荐
历史氏精华事实的集合,该书集合了这些精华事实。讲述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中的故事。有道是:儒道释墨群舌争锋裁锦绣,经史子集四柱擎天自昆仑。该书以文史故事的艺术体裁,全面展示中华的魅力。读中华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中华。
目录
甲部—经学故事
《周易》
《尚书》
《诗经》
三礼
一部拨乱反正的经书——《春秋》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这除了揭开制造文字的秘密,还揭开了制造工具、建桥梁、造房屋、编织鱼网、纺纱织布、缝衣服等的秘密。不过孔子只说了织网罟,并没有说到纺纱织布、做衣服,但是其道理是基本相通的,即搓麻绳需要两股才能搓成,织渔网有经纬、有纲,织布要有经线和纬线才能织成,缝衣除了有阴阳结合的道理,做衣领和做渔网的纲相同。汉语之所以有“纲领”、“领袖”、“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等词,都是因此而来。乃至造铁路需要两条轨、詹天佑发明火车头带动车厢的挂钩,都是用的阴阳结合的原理。所以说《周易》的道理千变万化,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更深的奥秘还在于,八卦还可以用作记数或记事的符号,结束了古代结绳记事的历史,开辟了运用数学的新纪元。所以说,孔老夫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就是指他的聪明才智不凡。古代所谓圣人,即指圣聪,是说他绝顶聪明,并没有神秘色彩,更不带上神圣的光环。
《尔雅》和《孝经》是同属依附于经类的书,其本身是中国一部最早的训诂书,即属于文字学之类的书。今人章太炎的《国学讲演录》说:“汉儒指文字之学为小学。”故他将国学于
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加小学类。《尔雅》本为训诂之书,即小学类,是古代教蒙童的识字课本。近现代不少学者,都认为《尔雅》是训诂之书,《尔雅》首篇为《释诂》,次为《释言》,三为《释训》,故可知为训诂之书,也可称诂训。即是古代学者用今语以解释古语,引方言以证雅言,好比用各种语相互翻译。《大戴礼·小辨篇》说:“《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
故曰:“《尔雅》者,所以总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所以陆德明的《经典释文》说:“《尔雅》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经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所以,《尔雅》实为字典、辞典之类的书。
现在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为十九篇。据《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著录,《尔雅》有三卷,二十篇。可知汉代比今本多一篇。唐代孔颖达《诗正义》曾引《尔雅·序篇》,故唐代所见的《尔雅》尚有《序篇》,今本缺《序篇》,可知已失。《尔雅》本身没有今古文本之分,不过它所引用的书有的是古文,有的是今文。《尔雅》为何人所作或辑录,也没有定论。据《大戴礼记》所说,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学《尔雅》,孔子教他学《尔雅》以观古、辩言,可证《尔雅》早已有存本。然而,没有说明是何人所作。后据魏人张揖《进广雅表》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