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博客已经成为青年人阅读新宠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上海市民目前的读书状况是怎样的呢?昨天,记者从市民信箱网上调查平台获悉,经过对2200位市民抽样调查,发现半数市民每周读书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与此同时,网络博客在经历了快速成长后,逐渐进入读者视野。

半数市民周读10小时

调查显示,半数市民每周读书时间在10小时以上,其中,读书时间在10-20小时之间的市民占39%,20-30小时占8%、30小时以上占4%。但也有49%的市民每周读书时间在10小时以下,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书价太高”和“时间不够”,这个比例分别达到了38%和34%。大约有14%的市民反映“好书不多”,此外去图书馆不方便等也是因素之一。

读书数量上,七成市民每年读书不超过十本。其中,5本以下占31%,5-10本占39%。也有市民年读书在30本以上,这一比例为9%。另有21%的市民读书量在10-30本之间。

专业图书最受青睐

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在市民主要阅读的图书类别中,专业技术类图书最受青睐,31%的市民主要阅读这一类图书。“比如说职称考试、会计考试、各类计算机软件辅导书籍,这些书总是最好卖的。”一位自称在书店工作的刘女士在市民信箱BBS上表示。其他依次是社科类、生活娱乐类、文艺类和管理类等。

调查发现,市民读书的主要来源是自购,这一比例为58%。在读书花费上,八成以上市民每年花费在五十元以上。其中,50-100元占27%,100-200元占25%,200-500占20%,500元以上占8%。调查也发现,市民普遍对当今的书价不满意,83%的市民抱怨书价太贵。

网络博客渐成主流

作为新兴的阅读方式,网络博客逐渐被市民接受。调查发现,12%的市民表示经常阅读网络博客,39%的市民偶尔阅读网络博客,而从未读过的只占20%。

相比之下,手机小说就没那么幸运了。在所有参加调查的2200位市民当中,只有2人表示曾读过手机小说,这反映出手机小说尚不被市民所接受。有市民认为,这些新的阅读方式,更多是一种时髦和消遣,不可能从中得到知识营养,传统书籍仍不可取代。

■链接

卢湾发布《文化服务导图》

本报讯(记者刘晶晶)借着“世界读书日”之际,卢湾区文化局昨天发布了《上海市卢湾区文化服务导图》,卢湾区域内的所有文化设施都能在这张图上找到,并首次采用了中、英、法三种语言标释。这也是上海第一张比较完整的区域文化服务导图,作为卢湾首届“阅读节”的活动之一,昨天这份地图被免费发放给百位市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