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图传|报价¥23.40|图书,传记,文学界,中国,中国古代,曾枣庄

王朝图书·作者佚名  2008-05-18
  字体: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3.40
目录:图书,传记,文学界,中国,中国古代,

品牌:曾枣庄

基本信息

·出版社:河北人民

·页码:237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202044838

·条码:97872020448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目录

一 少年时代

二 进士及第

三 守母丧与南行赴京

四 制科试入高等

五 签判凤翔

六 最后一次返蜀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二 进士及第

苏洵不仅对苏轼兄弟进行了精心的培养,并于嘉祐元年1056)即苏轼二

十一岁那年,不失时机地带领苏轼兄弟进京支试。苏洵虽不满意科举制度,

但在当时除了应试,很难有(他出路。他在给张方平的信中说:

二子轼、辙,……闻京师多贤大夫,欲往从之游,因以举进士。洵今年

几五十,以懒钝废于世,誓将绝进取之意。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复为湮沦弃

置之人。今年三月将与之入京师。

苏轼在《张文定公墓志铭》(卷一四)中说,张方平“晚与轼先大夫游,

论古今治乱,及一时人物,皆不谋而合。轼与弟辙,以是皆得出入门下”。

张方平听说苏洵将带领儿子进京应试,立即给韩琦、欧阳修等写了推荐信。

三月,苏轼父子离别了故乡,经阆中出褒斜谷,发横渠镇,入凤翔驿,

过长安,五月到达京城开封。在横渠镇,他们欣赏了那“乱山横翠幛,落月

淡孤灯”(卷三《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的奇异景色。在

经过陕西扶风时,他们想住驿舍,已经走进去了,但见破烂不堪,无法居住

,只好找一旅店住下。在长安,苏洵作了《途次长安,上漕傅谏议》(卷十

六)诗,他说:“丈夫正多念,老大不自安。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慨

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来到河南崤山,马累死了,他们只好改乘驴子。

苏轼后来问苏辙道:“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卷三《和子

由渑池怀旧》)在渑池,他们停歇于奉闲僧舍,并题诗于壁。到达京城开封

后,住在兴国寺浴室院。这时正遇上京城大雨,蔡河决口,水涌进城,房舍

倒塌。直至七月,大雨才止,但仍然到处是水。苏轼登上龙津桥,观京城夜

景,只见星寒月皎,灯火辉煌,如在江湖之上。他在《牛口见月》(卷一)诗

中回忆道: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

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画,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苏轼兄弟来到京城就积极准备参加考试。当

时的进士考试要经过举人考试、礼部复试、皇帝御试等几次筛选。嘉祐元年

九月,苏轼兄弟顺利通过了举人考试。第二年正月,仁宗任命礼部侍郎兼翰

林侍读学士欧阳修为主考官,国子监直讲梅圣俞负责编排详定等具体事务,

举行礼部考试。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4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