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报价¥15.90|图书,小说,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施耐庵等著
品牌:施耐庵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7806436456
·条码:978780643645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0开 0开
媒体推荐
前言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以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擎天立地的人物形象,以及史诗般的笔触征服了中国读者。它还被翻译成日、朝、英、德、法、俄等多种文字,为各国人民所珍爱,成为世界文学名著。 就思想价值而言,《水浒传》如滚滚巨雷,数百年来一直回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夜空,爱之者誉:“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禁之者骂Et:“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但无论爱憎,谁也无法低估这部奇书的震慑力量。就文学创作而言,《水浒传》乃是我国第一部由讲史而演化出来的英雄传奇作品,它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彻底步入艺术虚构的殿堂,为《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的创作开创了条件。就语言而言,《水浒传》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成功的白话长篇小说,它标志着汉语白话文进入成熟阶段,以至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中,仍以其为白话文的范例。由此足见《水浒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分量。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不同的读者,不同的眼光,产生出不同的感受。如关于本书的主题,历来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古人姑且不论,只今人的说法就有若干种。如有人称《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史诗,是农民革命的百科全书,但有人又斥之为描写地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的作品,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亦有人认为全书反映了市民阶级的利益和思想倾向,表现了市民阶级的英雄形象。还有人撇开了“阶级成份说”,认为《水浒传》表现了“忠奸斗争”和“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颂扬了“忠义”精神。更有甚者,把《水浒传》视为一种思想反思,认为全书以儒教伦理为逻辑起点,最终又回归到对儒教自身的批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实,《水浒传》是一部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学名著,本身就应该经得起各种阅读方法的考验,就应该允许各种不同认识并存。任何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去欣赏、评判它,绝无定于一尊之必要。事实上,自古及今,没有一次企图将《水浒传》定于一尊的做法是获得成功的。为了更好地阅读这部伟大的作品,此处略陈几点看法,供读者参考:
一、宋江等三十六人在山东造反之事,《宋史》确有简略记载,其中以《张叔夜传》所述最为集中、详细。但就目前资料,并不能证明它属于农民起义或是其他性质明确的反叛活动。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它“是集合许多口传,或小本《水浒》故事而成的”(鲁迅《流氓的变迁》),并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传记。文学不等于历史,文学创作和欣赏更不能以史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小说中的梁山泊好汉是一支“替天行道”的造反大军,其核心领导层中并无农民之地位,倒是下层官吏、军官、富豪们踞于高位。其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与农民起义的目标毫无瓜葛。作者落墨于农民生活的寥寥无几,倒是把市井风俗、三教九流、宫观寺院、官府衙门,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水浒传》中确实贯穿着“招安”的线索,即所谓“酷吏赃官都杀尽,尽心报答赵官家。鲁迅先生指出过,“终于是奴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水浒传》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招安”之后,宋江等人的命运相当悲惨,并未能逃脱类似方腊的下场。这一悲剧性的结局,究竟是对“招安”的肯定,还是否定,确实值得深思。而这一点却总是被有意无意的忽略。
……
目录
前 言
引 首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太公将出原定的金子缎匹,鲁智深遭:“李忠兄弟,你与他收了去,这件事都在你身上。”李忠道:“这个不妨事。且请哥哥去小寨住几时,刘太公也走一遭。”太公叫庄客安排轿子,抬了鲁智深,带了禅杖、戒刀、行李。李忠也上了马。太公也坐了一乘小轿。
却早天色大明,众人上山来。智深太公到得寨前,下了轿子,李忠也下了马,邀请智深入到寨中,向这聚义厅上兰人坐定。李忠叫请周通出来。周通见了和尚,心中怒道:“哥哥却不与我报仇,倒请他来寨里,让他上面坐。”李忠道:“兄弟,你认得这和尚么?”周通道:“我若认得他时,却不咆他打了。”李忠笑道:“这和尚便是我日常和你说的,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便是他。”周通把头摸一摸,叫声:“呵呀!”扑翻身便剪拂。鲁智深答礼道:“休怪冲撞。”三个坐定,刘太公立在面前。鲁智深便道:“周家兄弟,你来听俺说。刘太公这头亲事,你却不知,他只有这个女儿,养老送终,承祀香火都在他身上。你若娶了,教他老人家失所,他心里怕不情愿。你依着洒家,把来弃了,别选一个好的。原定的金子缎匹,将在这里。你心下如何?”周通道:“并听大哥言语,兄弟再不敢登门。”智深道:“大丈夫作事,却休要翻悔。”周通折箭为誓。刘太公拜谢了,纳还金子缎匹,目下山回庄去了。
李忠、周通椎牛宰马,安排筵席,管待了数日。引鲁智深山前山后观看景致,果是好座桃花山,生得凶怪,四围险峻,单单只一条路上去,四、下里漫漫都是乱草。智深看了道:“果然好险隘去处。住了见日,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两个苦留,那里肯住,只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时,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尽送与哥哥作路费。”次日,山寨里一面杀羊宰猪,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顿,却将金银酒器设放在桌上。正待入席饮酒,只见小喽罗报来:。见山下有两辆车,十数个人来也。”李忠、周通见报了,点起众多小喽罗,只留一两个伏侍鲁智深饮酒。两个好汉道:“哥哥只顾请自在吃两杯。我两个下山去取得财来,就与哥哥送行。”分付已罢,引领众人下山去了。
且说这鲁智深寻思道:“这两个人好生悭吝,见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他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便唤这几个小喽罗近前来筛酒吃,方才吃得两盏,跳起身来,两拳打翻两个小喽罗,便解搭膊,做一块儿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