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DVD(简装)|报价¥5.60|影视频道,DVD,大卫·里恩
品牌:大卫·里恩
编辑推荐
一部摇摆在道义与友情之间的精典影片,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23届奥斯卡最佳黑白摄影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英国片!
内容简介
配音: 英语
字幕: 中文(简体)
详细内容: 美国作家马丁斯应在维也纳也纳的朋友哈里之邀来维也纳工作。但一到维也纳就听到了哈里因车祸死亡的消息 。警官司卡洛韦告诉他,哈里是个无恶不作的黑帮头子,马丁斯十分震惊。他从几个人关于哈里死亡过程的讲述中 发现了破绽,认定哈里死亡被抬走那一天还有一个“第三个人”在场,决定调查清楚。他认识并爱上了哈里的女友 安娜。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并未死亡的哈里原来那天埋藏的是另一个人,他与哈里见了面,警官要求马丁斯配合 逮捕哈里,他起初不肯,但他看到哈里贩卖假药对儿童造成的危害时,他答应了。哈里在被捕时开枪自杀,安娜也离开了马丁斯。
大卫·里恩:
英国电影导演。1908出生于伦敦南郊的克罗伊登,1927年进入电影厂,在担任场记、助理导演和剪辑师的过程中,得到了“英国第一剪辑师”的美誉。1942年正式与他人合作导演了战时纪录性故事片《我们服务的海洋》。这也为以后大卫偏向史诗性纪录片创作埋下伏笔。
第二年他开始独立执导影片,摄制了反映中产阶级生活的影片———《天伦之乐》(1943年)。这样大卫·里恩进入了早期创作阶段,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尤其以改编文学名著见长,1945年他导演了浪漫之作《相见恨晚》(1945年),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46~1948年间,他又将狄更斯的《孤星血泪》(1946年)和《雾都孤儿》(1947年)搬上银幕,把英国民族特色发挥到极致。
50年代中期开始,大卫·里恩的风格为之一变,他走上拍摄国际型巨片的道路,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双方口味的电影),这是大卫·里恩功成名就的转折点,最终也使他成为好莱坞发展史诗巨片的功臣良将之一。在电影史上占了绝对重要的地位。《桂河大桥》(1957年)即是50年代英国最著名的“跨洋电影”。大卫·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成为最成功的战争史诗巨片。该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奥斯卡金像奖。这次成功确立了大卫·里恩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他影片的风格———偏于场面宏大带有纪实性质的历史片。悲剧性的主题,甚至用长镜头阐释,从而秉承和发展了长镜头美学,而且巧妙地运用于商业片中。
此后,大卫·里恩几乎每五年才推出一部电影,选材和构思极为慎重,每部都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上乘佳作。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传奇史诗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而且又一次囊括了7项奥斯卡金像奖。大卫的风头是日渐趋上。其后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打破所有票房纪录且赢得五座奥斯卡金像奖。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卫在拍完《瑞安的女儿》(1970年)后突然息影。直到1984年,沉默了14年之后的他才又编导和剪辑了根据爱德华·福斯特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印度之行》。这次他以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与诗交融,通过殖民地特有的人物同现实关系的铺展和推行,着力揭示出比史实更富于哲学意味的人生意识和执著的造型意识。1990年在拍摄《诺斯特罗莫》时,大卫·里恩突然驾鹤西去,留下未完成的作品,成为一大憾事。
阿莉达·瓦莉:
出生于意大利,15岁登上银幕,不久便成为意大利银幕上的红星。二战后,前往美国拍片。1954年因吸毒、性绯闻及与一桩谋杀丑闻有牵连而被迫返回意大利,几年后重返银幕。
代表作:《凄艳断肠花》、《俄狄浦斯王》、《1900年》、《卡桑德拉大桥》等。
产品参数
·碟数:1
·屏幕比例:1.33:1
·区域:6
·DVD面数:1
·DVD层数:1
·文像进字:(1998)853号
·ISRC:CNE249900440
·外文名:THE THIRD MAN
·出版社: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包装:简装
·介质:DVD
·Color:黑白
·视频编码:标准格式
点此购买报价¥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