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亲爱的人在哪里 故乡就在哪里
一个人的身世根源,真是一种奇妙的情感力量。
今年75岁的班诺·克罗尔,从小在东德出生长大,后来逃到西德,曾经因为向往嬉皮生活而在西班牙小岛上过了两年避世的生活。他原任职于钢铁业,40岁那年改行当记者,曾为德国多家著名杂志撰稿,还得过新闻奖项。他结过三次婚,目前和61岁时才结识的第三任太太婚姻美满,两人与孩子定居柏林。
听起来只是一个德国人的平凡故事。然而班诺的一生,却因为他的“身世”而充满了戏剧性。晚年他出版了德文的《张氏宗谱》,当中记录他的个人身世以及他所属的安徽张氏家族的族谱。
原来班诺的父亲是中国人。幼年的班诺并不知情,当玩伴看见他臀部的青色胎斑,嘲笑他有“蒙古屁股”时,他还觉得是一种侮辱,和对方大打出手。11岁那年,母亲告诉他一个令他无法接受的真相:“你亲生父亲是中国人。”
班诺的父亲名叫张果为,上世纪20年代自安徽前往柏林留学,与一个德国女孩热恋。至张果为整装回国时,女孩却珠胎暗结,但她不愿跟他回中国,两人认识时间不算长久,她对未来没有把握,何况要跟他去一个无亲无故、语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异乡。最后她嫁给了德国人海涅·克罗尔,生下张果为的儿子,取名班诺·克罗尔。
随着年事增长,班诺对自己的身世从无法接受转为充满好奇,进而寻根的渴望愈来愈强烈。百般打听下,得知张果为任教于台湾大学经济系,是当时台湾财政学界名人。1959 年,班诺与父亲联络上;1966 年,他首次飞往台湾,父子终于相认,并以“张班诺”这个名字载入张氏族谱。
张果为于1989 年逝世,之前父子俩时有往来,同父异母的亲人也接纳班诺为家族一分子。认祖归宗后的班诺,更关心张氏家族的来龙去脉,他仔细收集资料,整理出完整的族谱,同时兴起了去安徽寻根的念头。1989 年,张果为一家人离开中国大陆半个世纪后,班诺成为第一个回乡探亲、上坟的族人,全村人都来欢迎,把他带到宗祠,正式把“张班诺”的名字载入族谱。
一个人的身世根源,真是一种奇妙的情感力量,可以牵引着人千里追寻、万里归宗。而且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间淡忘的情怀;岁月和阅历可以冲淡许多事,唯独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找到“我”的源头这件事,只会随着年岁增长而愈见其重量。
完成鲑鱼溯源的心愿后,老班诺时而会心生困惑:到底何处是故乡?他现任这位终于能和他共筑美满爱巢的妻子,果然是位有智慧的女人;她对班诺说的话,也可以安抚许许多多身世背景愈来愈复杂的现代人:“城市、地区都不是决定因素,人啊才是重点,你最亲爱的人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