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桩盆景制作工艺
(一)树桩的挖掘和养护
通常在树木葱茏的林区很少有适合作盆景的素材,而在荒山瘠地岩间峭壁或长年礁砍的山野分布较多.一般常可挖到的树种有雀梅、榆、三角枫、小叶女贞等,挖掘时间因树种而异,深秋初冬土地未封冻之前,一些落叶及松柏类即可挖掘。凡不甚耐寒树和常绿阔叶树必须在晚春时挖掘,要避开寒冷季节和刮燥风的天气。要选主干粗壮,有培育前途的素材,将小枝剪去,仅留主干,对挖掘回来的素材要区别对待,或选择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或选择泥盆。
(二)五针松的快速成型
1.五针松芽接和枝条高接 五针松芽接和枝条高接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但其方法和效果都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接穗。其法如下: ①砧木的选择 选取初具盆景雏形的盆栽黑松老桩。砧木上接受嫁接的枝条,一般以六、七年生以下的未长有鳞片的为最好。 ②嫁接时间 一般以2月中旬到3月上旬芽将萌发而未萌发之前为最佳时期。 ③接穗选择 首要条件是芽体和枝体要健壮。芽以主芽为好,枝以有3个分枝为最好。 ④接穗多少的确定 一盘黑松砧木上接多少芽和枝,要看树冠的大小及砧木枝条的长短来决定。一般砧木枝条长的可以接3-5个接穗,短的1个也就够了。 ⑤嫁接方法 基本上和腹接一样,不同之处在嫁接位置不是在主干的基部,而是在枝条上。 ⑥嫁接后的养护管理 A、芽接后的养护管理非常简易,即置于露天,不必遮荫。遇春旱时,要适当往树冠上喷水。其他的 管理与普通盆栽一样。 B、枝接后,将盆移入温室或塑料棚内,经常喷雾以保持80%左右的高度湿润。 此二法,在嫁接成活后,都要控制砧木枝条的生长,并逐渐减少之,以利五针松枝条的生长。待五针松枝条将要长到与枕木主干大小相适应时,再将砧木枝条全部剪去,这样大约需要三、五年时间。
2.大阪松(金叶五针松)多头嫁接 ①砧木选择:选用经多年培育、选形体优美,生长健壮树龄十年至百年均可。 ②接穗选择:在健壮、无病虫害的大阪松上择长势良好两年生枝作接穗,向阳处最佳。 ③疏枝:将黑松在保持原形态基础上进行修剪疏枝。 ④接穗切口要与砧木切口长度相等,切口长约1cm,切面一边长,另一边短。 ⑤在黑松主要枝条和部位,用利刀削一切口,切入木质部三分之一,将接穗插入切口,彼此的形成层一定要相互吻合。 ⑥用塑料带绑扎妥帖,松紧相宜。
(三)苏州树桩盆景的攀扎
苏州树桩盆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粗扎细剪,剪扎并用。其中攀扎和修剪是树桩造型的关键。现着重介绍其攀扎枝发。苏州树桩盆景传统棕丝攀扎。棕丝与树皮颜色协调,攀扎后的树桩即可观赏。其关键是要掌握攀棕着力点,棕丝粗细要选择适当。
1.全扎法 所有材料是苗木,从树干(主干)到树枝(枝片)要全部进行攀扎,其枝片分“台、托、顶”三种。“台”指主干两边的枝片,“托”为主干后边的枝片,“顶”是主干顶端的枝片。先扎主干,后扎枝片。主干从下部向上扎,扎前先确定树桩的观赏面(正面),然后根据树桩的自然姿态确定造型式样。攀扎式样有蟠龙式、卧干式或悬崖式等。
以蟠龙式为例,起特点是主干呈‘S’形,盘旋而上。攀扎时树桩正面朝前,根据主干粗细选择适当的棕丝,固定在主干最下部的适当部位上,最好是扎在节疤处,棕丝不易滑动。然后把棕丝左右移几下,选择主干上部适当部位打结固定,便完成主干第一曲。第二、三曲是攀扎的关键,第二曲下部位置一般在第一曲中间向上约五分之一处,把棕丝固定后,左右绞几下,选择主干上部适当位置打结。第三曲只要顺“S”型向上攀扎即可。
2.半扎法 从野外挖掘回来的,一般主干已经定型,不能弯曲攀扎,对此树桩重要根据桩干的自然形态确定造型式样,仅对主枝进行攀扎。
(四)扬州“一寸三弯”和“云片”的攀扎
扬州盆景,贵在自幼栽培,以人工剪扎为主。
1.树本攀扎 根据画理“枝无寸直”之意,因枝制宜地施用十一种棕法。使寸长之能有三弯,并将枝叶剪煎扎成平行排列,叶叶俱平而仰,形同云曾。其中以黄杨(瓜子黄杨)、柏类、榆类最为突出。一般顶片为圆形,中下片多为掌形。“云片”多寡视植株大小、树形曲直而定,约1-9片。1-2层称“台式”,多层称“巧云式”。
十一种棕法和棕法要领如下: ①扬棕:是在枝干或枝条下垂时采用的一种棕法,在枝条上部系棕,使枝条向上扬起,然后拿弯带平。 ②底棕:与扬棕情况相反,在枝条下部系棕,使枝条下垂,然后拿弯带平。 ③平棕:用于枝条基本水平的一种棕法,使枝条在水平内弯曲。 ④撇棕:在碰到枝条有叉枝,形成两根枝条上下不等,拿弯曲又正巧在叉枝位置上时所用的一种棕法。要点是系棕的位置要适当,主要根据拿弯的方向而定。如向左边拿弯,棕丝先经叉枝偏下的枝条一面,由下而上,系棕在叉枝偏下的枝条一面,然后再拿弯撇平。如向右边拿弯,则与向左拿弯相反。此棕法变化很大,有扬棕的撇棕、底棕的撇棕及平棕的撇棕。⑤连棕:在桃、梅花的剪扎中或枝条长而直时,不必一棕一剪,而用一根细棕连续扎弯而不剪断棕丝。每扎一弯,先打一个单结,然后把单结上的棕丝在前一棕丝上绕一下,从该棕丝下面钻出后,与单结下面的棕丝绞几下,再扎下一弯。 ⑥靠棕:只有在枝条的叉枝上,为防止叉枝因剪扎而破裂的一种棕法。先在一枝上套上棕,交叉一下后,在另一枝外侧收紧大结,使两枝稍稍靠拢,使下一部弯曲枝条时,丫叉处不会撕裂。 ⑦挥棕:在枝条上无下棕部位或下棕后易滑掉,或离下棕的位置远或就是太近。必须将棕丝系在枝条侧枝面,这就是挥棕。系棕在毡条侧面的的称挥棕的平棕,系棕在枝条上面的称挥棕的杨棕,系棕在枝条下面的称挥棕的底棕。 ⑧吊棕:分上吊和下吊。当扎片基本成形,发现枝条下垂,而又无法在本身枝条上用棕整平时,可用上吊,即从主干上系棕,将枝条向上吊平。当枝片上翘,而又无法在平身枝条 上用整平时,可用下吊,即在主干上系棕,将枝条向上拉平。 ⑨套棕:当扎片基本形成,发现枝片或某枝条不十分水平时,采用套棕加以调整。系棕时后一棕套在已扎好的前一弯的棕弦上,由枝条上方或下方拉出,哈一下弯,使枝条在竖直方向产生微小位置变化,达到整平目的。 ⑩拌棕当扎片基本形成,发现枝片水平面内枝条分布不均匀称时,用于在水平面内调整枝条位置,在相邻或相隔的枝条上系棕,作左右移位。 (11)缝棕:当扎片基本形成,发现枝条顶端边缘小枝上翘或下垂,而又无法平整,可用缝棕加以弥补。一般多用于扎好后的顶片。用一根细棕在顶片边缘象缝衣服一样,将顶端若干小枝连成一圈,使边缘小枝不易下垂或上翘。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