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芦小介绍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1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学名 Teleogrylus mitratus Burmeister异名Gryllus testaceus Walker直翅目,蟋蟀科。别名黄褐油葫芦、褐蟋蟀等。分布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寄主 水稻、玉米、甘薯、养麦、花生、芝麻、白菜、瓜类、豆类、棉等多种作物。

为害特点 成、若虫食害果树苗木、蔬菜、多种作物的根、茎、叶,幼苗受害可致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雄体长26—27mm,雌性27—28mm;雌、雄前翅长17mm。体大型、黄褐色,本种体色和特征与北京油葫芦相近,其特点为:体大,头顶不比前胸背板前缘隆起,背板前缘与两复眼相连接,“八”字形横纹微弱不明显。发音镜大略成圆形,其前胸体大弧形,中胸腹板末端呈V字形缺刻。卵长筒形,两端稍尖,乳白微黄。若虫共6龄,似成虫,无翅或具翅芽。

生活习性 中国北方年生1代,以卵在土中2—3cm处越冬。翌春4—5月间孵化,7—8月成虫盛发。成若虫夜晚活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雌虫营土穴产卵,多产于河边、沟旁、田埂、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向阳地段,深约2—4cm。每雌产卵34—114粒。成虫寿命平均64天,长者达200余天,但产卵后1—8天即死。雄虫善鸣以诱雌虫,并善斗,常筑穴与雌虫同居。若虫、成虫平时好居暗处,夜间也扑向灯光。杂食性,但尤喜带油质和香味的作物,如大豆、芝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