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22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任务 告别中山站回国新华网“雪龙”船2月26日电 (记者 张宗堂) 完成各项度夏考察任务的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26日上午乘坐“雪龙”船启程回国。 24日上午,考察队临时党委全体成员及部分队员代表,到中山站与即将在这里越冬的队员告...查看完整版>>
第22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任务 告别中山站回国
02.
第22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任务 告别中山站回国新华网“雪龙”船2月26日电 (记者 张宗堂) 完成各项度夏考察任务的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26日上午乘坐“雪龙”船启程回国。 24日上午,考察队临时党委全体成员及部分队员代表,到中山站与即将在这里越冬的队员告...查看完整版>>
第22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任务 告别中山站回国
03.
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中山站新华社“雪龙”船12月18日电(记者张宗堂)满载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16名队员的“雪龙”船,历时1个月,航行1万多公里,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查看完整版>>
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中山站
04.
中国第三支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完成任务回国新华网济南8月15日电(记者赵仁伟)经过近3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第三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大部队的95名队员15日凌晨顺利抵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至此,加上8月4日先期抵达的30名先遣队员,中国第三支驻...查看完整版>>
中国第三支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完成任务回国
05.
雪龙号返回中山站 3月启程回国停泊在我国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月23日摄)。 从直升飞机上鸟瞰我国南极中山站(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当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经过长达4000多海里的艰难航行,...查看完整版>>
雪龙号返回中山站 3月启程回国
06.
我国南极考察起步较晚 投入低进展快人民网科技4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第24次南极科考,中国科考队经历了暴风雪、穿越西风带、被迫停船避风、强气旋“夹缝”等重重艰难险阻。4月,他们满身荣耀,载誉归来。本次科考的遥感专家程晓、冰川研究专家丁明虎...查看完整版>>
我国南极考察起步较晚 投入低进展快
07.
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平安穿越冰裂隙密集区12月22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7名内陆冰盖考察队员临行前合影。 当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7名内陆冰盖考察队员正式启程,向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区域挺进。这是我国科考队员继2005...查看完整版>>
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平安穿越冰裂隙密集区
08.
中国大规模考察南极在即 西藏训练营地厉兵秣马中新社拉萨八月十九日电 (柳岸 柳俊武)中国第二十四次南极考察计划将于今年十月启程,来自中国各地的十七名考察队员,明起将在西藏羊八井高山训练学校和西藏登山队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高原选拔训练,目前部分集训队员...查看完整版>>
中国大规模考察南极在即 西藏训练营地厉兵秣马
09.
中国在南极中山站建立大气本底监测站新华网南极中山站3月5日电(记者张建松)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一个大气本底监测站,这使中国具备了对中山站附近的南极大气本底进行连续监测的...查看完整版>>
中国在南极中山站建立大气本底监测站
10.
南极的中国文化烙印———中山站印象新华社南极中山站12月16日电 大红的中国结、乌黑的算盘、多姿多彩的京剧脸谱、逼真的石狮、难得一见的砚台……走进中国南极中山站,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地球最南端这块遥远而孤独的大陆,因为中国人的到...查看完整版>>
南极的中国文化烙印———中山站印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