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组织工程研究再获一项重要突破,科学家们在动物体外用大量扩增的雪旺氏细胞复制“鼠神经”最近在上海喜获成功。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席科学家曹谊林和组织工程研究中心王炜教
记者今天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获悉,世界上第一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手术最近在这家医院完成。这标志着在国际生物高科技革命的竞争中,我国的神经干细胞基础研究和应用已经跨入了脑修复再生医学的新门槛。
新华网柏林8月27日电(记者刘钢)德国马克斯· 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成功地将动物神经细胞与芯片进行联接,并实现了神经网络与芯片相互间的信息传递。 该研究所的科学家福罗姆海茨27日
成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家胡修棉博士领衔申请的IGCP青年基金项目日前获得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委员会批准立项。这也是我国青年科学家首次领衔成功申报该项目青年基金。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这所学校研究人员成功获得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的“眼睛”,并在国际上首次直接拍摄到能够分辨化学键的单分子图像。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通过“切割”、“组装”单分子
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100多纳米;预计到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线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
8月1日,国际神经科学领域顶级刊物《神经元》(Neuron)首次刊登了我国神经科学家的学术论文,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院士及其学生姚海姗共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丁永生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制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实现对海洋船舶压载水中微小生物的快速检测,并开发纳米絮凝技术治理海洋有害生物入侵,取得显著成效,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
新华网杭州12月23日电(记者张道生)浙江林学院研究人员经过10多年研究,日前成功克隆到竹子的部分成花基因,在探究竹子开花奥秘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竹子开花问题是竹子研究领域的世
新华网合肥10月11日电(记者 代群)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子刊《自然·物理》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和他的同事杨涛、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