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科学家日前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今天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20多亿人口乃至整个人类环境的亚洲季风,早在260万年前就已基本形成,我国江南多雨、西北干旱的气候格局也在那时“大势已定”。
如何认识气候变化?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不仅仅是科学前沿问题,也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因此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气候科学领域的研究还
科技日报讯 “从现在开始,在我国气候科研人员面前,摊开的不仅是中国版图的地图,将要把研究视角放大到整个亚洲区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在4月7日召开的首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评估—预测论坛
2010年4月20日,随着全球知名液晶电视品牌索尼在国内发布2系列3款3D电视,从3月初开始上演的新一轮外资内资3D电视上市热,再次到达一个新的高潮阶段。 回顾今年3到4月各个家电品牌的新品发布&
http://image
http://image
大洋钻探184航次所取得的3000多万年的深海记录,不仅为探索全球和区域气候演变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首次为南海本身的成长历史建立了系统的档案。 据汪品先院士介绍,在南海大陆壳和大洋壳交界处
中国地质大学“高纯纳米硫的制备与应用”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纳米硫材料,日前,这项技术成果正式通过专家组的鉴定。 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将单质硫加工成平均颗粒直径为30纳米的粉体,
经过65位国际权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从全球数百位候选者中严格评审,国际脑研究领域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美国国家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NARSAD)日前将今年的“杰出研究者”奖项,授予上海交通大
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今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大势已定。”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200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后,该局局长邱晓华,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尽管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