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100多纳米;预计到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线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
催化活性是目前商业铂纳米催化剂的4倍 本报讯(记者 张建琛 通讯员 王瑛慧)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等科学家采用新的电化学方法,首次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成功制备胃癌“瘤苗”,并进行了8例小样本临床试验,近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课题领衔者之一的陈诗书教授表示:“瘤苗”将用于120名手术后复发、转移或
成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家胡修棉博士领衔申请的IGCP青年基金项目日前获得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委员会批准立项。这也是我国青年科学家首次领衔成功申报该项目青年基金。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
我国组织工程研究再获一项重要突破,科学家们在动物体外用大量扩增的雪旺氏细胞复制“鼠神经”最近在上海喜获成功。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席科学家曹谊林和组织工程研究中心王炜教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这所学校研究人员成功获得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的“眼睛”,并在国际上首次直接拍摄到能够分辨化学键的单分子图像。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通过“切割”、“组装”单分子
本报讯 随着电化学制备催化剂方法的诞生,我国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新型的铂纳米材料催化剂,实现了在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效率上的提高,这是我国在铂纳米材料催化剂制备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铂纳米材料是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丁永生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制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实现对海洋船舶压载水中微小生物的快速检测,并开发纳米絮凝技术治理海洋有害生物入侵,取得显著成效,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
日本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制成了直径仅5纳米的容器,并成功将液态氟化合物封装到这种被称为“纳米胶囊”的微小容器中。 文章说,若将各种分子放入这种迄今世界最小的
中国地质大学“高纯纳米硫的制备与应用”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纳米硫材料,日前,这项技术成果正式通过专家组的鉴定。 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将单质硫加工成平均颗粒直径为30纳米的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