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规律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这首乐曲的“作曲家”是谁呢?达尔文的学说强调了影响物种变异的外在因素,但对于更重要的内部因素却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虽然他曾指出:生物的遗传就是将“微芽”集中在生殖细胞
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H·德弗里斯(1848~1935)、德国植物学家C·柯伦斯(1864~1933)、奥地利植物学家E·西马克(1871~1962)在各自的研究中分别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
摩尔根虽然创立了基因遗传理论,科学家们也通过许多遗传现象证实了基因的存在,但当时他们尚未实际观察到基因这一物质。摩尔根说:“像化学和物理学家假设看不见的原子和电子一样,遗传学家也假设了看不见的基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1877-1944)对两种S型和S型肺炎球菌进行研究,少量的S型菌就会使小鼠患肺炎而死亡,而R型菌则不会。一次,格里菲思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身
生命的起源,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是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地球上最早最古老的生物高分子究竟是什么?是蛋白质还是核酸?核酸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而蛋白质的合成又需要核酸作为遗传模版。它们之中
1978年和1981年,美国化学家S·奥尔特曼(1939~)和美国化学家T·切赫(1947~)分别在实验中发现:核糖核酸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具有酶一样的活性。这一发现意味着:地球上最早最古老的生物高分子
20世纪80年代,美国神经生理学家S·B·普鲁西纳(1942~)发现了一种比病毒还小、内部不存在核酸的微生物致病因子。由于这种致病因子具有蛋白质的性质,所以普鲁西纳将其命名为“朊毒体” (意为“类蛋白
1871年,达尔文又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描述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他的结论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同是某一种古老、低级、早已灭绝了的生物类型的同时并存的子孙”。进化论由于彻底推翻了上帝造物的神
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另一句是“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话都有一定的道理,说明了遗传学中两个最重要的现象:前者讲的是遗传,后者则说的是变异。遗
人从何而来?生命的起源是什么?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谜团之一。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论是在古老的神话中,还是在宗教中,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生灵,都是由神创造的,而且从神造物那天起他们的性状(即形态特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