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可喜的变化,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梦想的未来世界。但是,就在我们为扮演了上帝造物主的角色而沾沾自喜之时,一片阴云也袭上人们的心头:我们在干预具
从1857年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算起,经过无数科学家近百年的探索,蒙在生命遗传奥秘上的面纱正在一层层地剥去。科学探索的道路是螺旋式的,科学家们在阶梯上不断攀登,一个新的螺旋即将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诞生,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面完成,人类历史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这50年里,科学家们在一步步破解生命的奥秘。这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基因科学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科学家们的聪明智慧,同时
DNA的双螺旋结构体现着一种科学之美,它与和谐的大自然之美交相辉映。科学家们为我们展示了科学之美、探索之美,而且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日益美好的生活。DNA是螺旋状的,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也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的发现和部分基因排序的测定,打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但科学家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仅是探索、揭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也就是说,要像传说中的上帝
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另一句是“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话都有一定的道理,说明了遗传学中两个最重要的现象:前者讲的是遗传,后者则说的是变异。遗
常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表明了生命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是由生命体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其中,遗传信息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遗传信息和生命物质是多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与中心法则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以非常简洁明了而又极其优美的表达形式,共同揭开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生命物质合成的秘密。如果说由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基因遗传学说是细胞遗传学理论的代表
美国生物化学家、现代基因工程的创始人P·伯格(1926-)在1960年以敏锐的科学预见力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种人工方法,把外界的遗传基因引入动物体内,实现DNA重组,以达到改变遗传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科恩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H·W·博耶将两个不同的质粒(一个是抗四环素质粒,另一个是抗链霉素质粒)拼接在一起,组成嵌合质粒,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当该重组质粒